江苏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秦代时就有李明真人在句曲山(今句容茅山)炼丹。西汉时,“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自陕西到句曲山采药修炼。东汉时,太平道创立不久,徐州和扬州即为其主要活动地之一。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是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晋代道教在江苏大有发展,著名道士有句容葛洪、海陵王冶和王鹿女等。南北朝时在茅山形成了上清派道团,江苏成为中国道教盛行地之一。元代,北方全真道、真大道传入江苏。清代,江苏各道派相互融合。清乾隆五年,茅山道派传入台湾。民国期间,江苏建立了道教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江苏许多宫观毁于战火。道士们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句容茅山道院成了新四军的抗日活动点。1949年底,全省有道教宫观535座,道士(道姑)5000余人,主要分布于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泰州、南通、扬州等地。
江苏为道教文化发源地之一,茅山道派影响深远。晋代葛洪在茅山撰《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书,系统整理神仙长生思想、神仙方术和医方。刘宋朝陆修静在建康崇虚观编定最早的道经总目《三洞经书目录》。梁朝陶弘景编纂《真诰》、《登真隐决》、《真灵位业图》、《上清修真法术》等经典,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唐代司马承祯在茅山编撰《修真秘旨》、《天隐子》、《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及《坐忘论》等。清代詹守椿在南京撰《碧苑坛经》。民国年间,南通道教会主席戚季华创立尊经社,购买道藏刻印《阴符经》、《道德经》、《黄庭经》等经典数十部。如皋灵威观先后出版《三教精华道源录》、《道教乐谱》等。无锡道士华彦钧(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名曲《二泉印月》成为传世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宫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迅速恢复了秩序,开展生产自养,进行正常宗教活动。1958年,江苏保留的宫观有182座,道士、道姑3000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道教场所恢复活动。目前,全省道教宫观有110所,在观道士400多人。句容茅山道院为全国重点宫观。江苏省道教协会成立于1993年,朱易经为首任会长。2006年7月,江苏省道教协会召开第三次代表会议,选举杨世华为会长。全省现有6个市道教协会和14个县(市、区)道教协会。(来源:江苏省宗教事务局 200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