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热点 《现代苏州》杂志采访田诚阳道长并发表报道两篇

《现代苏州》杂志采访田诚阳道长并发表报道两篇

道音文化 14年前

2010年11月23日,《现代苏州》杂志社的记者采访了田诚阳道长,并在2010年12月5日刊发表报道两篇。

报道之一:吴地养生三千年

记者 李楠

吴地养生具有外柔内刚、精巧细腻的个性。在吃食、环境和生活方式上更有着贵族式的含蓄、藏在骨子里的奢华,以及淡定的生活态度。这种养生特征长期积淀,放映到吴地深宅大家的生活上,就形成了吴地三千年的养生哲学。

“养生”一词最早或诞生苏州?

从先秦文献看,“养生”一词最早出自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

《孙子兵法•行军篇》曰:“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养生处实”句中的“养生”一词,当是“养生”一词的最早出处。关于这段论述,黄朴民先生译作:“一般情况下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厌恶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轻视阴湿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克敌制胜就有了保证。”

《孙子兵法》注重选择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生地”等养生智慧,包含自然、生态、环境、地理、地利或风水养生等传统养生的基本内涵,带有明显生态养生的意味。这与孙武长期在苏州穹窿山桃花源般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然、养生、淡泊养心不无关系。

穹窿山千年道观上真观的田诚阳道长向记者坦言:孙子兵法中的“生地”养生智慧,与道家推崇的“自然养生寿自长”非常吻合。道家养生注重维护人体精气神,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环境和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而穹窿山中幽美静谧、上风上水的自然生态环境、较高的负离子含量,让长期生活于此的孙武忘情于山水之间。为其提供了修养身心之源,也让他由衷地感受到,养生是将士提升精气神的根本大法。

熬补药、喝羊汤、泡澡堂

姑苏养生冬日经典三部曲

过惯了悠闲安逸生活的苏州人并不满足于水土上的自然滋养,不管是中医院一方难求的膏滋药、西中市药膳府里的“调理汤”、或是大街小巷飘香的羊肉汤、冬日里舒舒服服地喝过热茶去泡澡塘,正统的、山寨的,传统的、草根的,在苏州人看起来都可以是养生的好法子。

老苏州人常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熬补药、喝羊汤、泡澡堂,每年的冬季,很多苏州的老百姓就会重拾起这姑苏养生的经典老三样。

如今,在苏州繁华的观前街、石路等商圈,很多商铺都在货架上摆上了的全新应冬货物来吸引著市民,雷允上、童葆春这些苏州百年老字号药店门口更是挤满了前来选购补药的人群,阿胶、明参、百合、当归……传统滋补的乾果和中药材成为了市民排队热购的养生宠儿。

苏州人偏爱冬日进补养生,还要从吴门医派说起。苏州历史上名医荟萃,据专家考证,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不少神医就多为苏州人,苏州中医在中药养生方面地经验和文化相当丰富。按照传统吴门医派的理论,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由于这时气候阴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又较高,消化吸收功能也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来年开春乃至新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与受热捧的滋膏药相比,苏州的大街小巷的羊肉店也是苏州人冬日颇受欢迎的小吃食。羊肉浑身都是宝,为冬令时节进补佳品,喝羊汤可抵御寒冷。苏州人把吃羊肉戏称喝羊汤,称上几两羊肉,切碎放入大号的瓷碗中,老板再用大木桶中的勺子打出滚烫的羊汤倒在碗里,端到你的面前,滚烫滚烫的,喝的满头大汗。所以,苏州冬日的大街小巷里总是飘着羊肉的醇香。

泡澡堂是苏州人冬日养生的另一个秘技。年近70岁的胡老爹家住信孚里,他依旧保持着泡澡塘的习惯:清晨起来先孵,喝得一肚子水,这叫“皮包水”;下午去泡澡堂,来个“水包皮”。发烫的水浸润着皮肤,酥麻的感觉从张开的毛孔生起,一波波的沿着身体展开,顿觉通筋活血,身心温暖,舒服极了。胡老爹把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称为赛神仙的日子。

现代苏州人的养生新经

苏式传统养生老三样,是苏州人养生生活的经典传承,对养生颇为讲究、且喜欢玩点新花样的苏州人,如今又开创了许多养生新经。

去年年底,千年老苏州一等富贵风流的繁华地西中市上,以传统苏式药膳做招牌的“药膳府”开张,吸引了不少苏州养生达人的光顾。

颇为喜好这里养生药膳的苏州美女谭盈告诉记者:药膳府从待客茶开始就很有讲究,分胖大海茶、金银花露、碧螺春、八宝茶等好几种,菜品都是由深得吴门医派传承精髓的中医配置,把原本需要煎制的中药用炖、熬、蒸的方式融进了菜肴里,而且每道菜都详细写明针对的人群和疗效,且结合时令和食物搭配,不仅美味又养身,绝对是最有利于健康的吃食,这比吃什么奢华大餐都让她为之所动。

但在比较时尚又爱好厨艺的养生达人看来,要想滋润家人的肠胃,没什么比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养生汤更好的补品了。眼下在苏州养生达人圈子里风靡的是“五色养生蔬菜汤”、梅花粥、羊肉滋补汤等。

喜欢自己在家DIY的唐小玉说:其实自己煲五色养生汤很简单,就是将五种颜色的蔬菜混煮成汤。五色蔬菜,青为萝卜叶子、红为胡萝卜、黄为牛蒡、白为白萝卜、黑为香菇,五种蔬菜混合在一起素煲汤或是加入猪肉做鲜汤,暗合五脏六腑的需要予以滋养。

与吃食相比,在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苏州,人们也颇为喜欢到山林、湖泊等自然环境中去修养身心。为了迎合这一需求,苏州市政府在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穹窿山景区推出了每年一次的“我们的节日•苏州市健康养生文化节”。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养生文化节中,征集“十大健康风采老人”;评选“十大中医健康养生专家”;“十场健康养生大讲堂”系列讲座等六大主题活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

常住上真观的田诚阳道长透露:如今,为了健身养生,周末登山的人特别多。为满足人们探索养生的需求。接下来,穹窿山还将建设道教养生院,免费传授道教养生理法。有了养生节、有了道教养生功、有了中医和药膳调理,苏州成为“养生之都”将指日可待。

#p#副标题#e#

报道之二:乾隆和穹窿山的养生之谜

记者 倪小伟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追求长生,都有入山学道的风尚。而苏州穹窿山有着道家修炼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有着特有的“养生文化”与“神仙文化”。

据记载,穹窿山上的第一位道者叫赤松子,之后又出了不少著名的道者,如赤须子、张良、茅氏三兄弟、铁竹道人等。至今在穹窿山上仍留有赤松子升仙台与炼丹台遗迹,也让穹窿山更具传奇的神话色彩。

同时,穹窿山又被称为“苏州人养生的后花园”、“天然氧吧”。自然养生和修行养生的双剑合璧,让这里不乏传奇的道者传说,更受孙武、乾隆、李根源等帝王将相的青睐。

乾隆六上穹窿的传说

穹窿山上的御道是1.5米宽的砚华石铺成的小道,也就是乾隆御道。穹窿山御道和苏州其他的御道不同,一般的御道是为皇帝专设,路面常用青砖竖砌成“人”字形花纹,寓意过路者是“万人之上”的君主。但穹窿山上的御道是先前就用山石铺成,因为当年乾隆六次来穹窿山时,每次都是走这条道上山,故称御道,因而这里的御道更多带有纪念性质了。

乾隆曾六下江南,每次都要登上穹窿山为民祈福,留下无数鲜为人知的轶事。据说,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查清自己的身世之谜,乾隆六上穹窿山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探访隐居于此的生父。

历史尘封,早已无从考证,帝王野史如今也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穹窿山作为“吴中第一山”,山势雄伟,宛若仙境,曾吸引孙武在此著书隐居,写下千古流传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或许乾隆的生父选择在此归隐,也是看中了这里是修行养生的绝佳之处。

穹窿山顶的上真观始建于东汉初平年间,距今2000多年了。在它最鼎盛的时期,一共有建筑5048间,殿宇36处。可惜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沧桑,道观几毁几建。至今提到穹窿山,人们还是常常把它与一些神仙传说联系在一起。而道教文化在现代的传道中,更有现实的修德与养生意义。

道家养生之静功

人物:田诚阳

背景: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和道学、易学等传统文化。十八岁赴东海崂山学道,是恢复道教之后第一批入道者,为玄裔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在山中悟道六年。1999年应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和巴塞罗那太极中心邀请,赴西班牙讲学传道。有三十多年的道教养生经验。

养生秘笈:道教传统内丹修炼筑基法 ——静功法

道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的传统中医同根同源。相比于西医注重治病功能,中医更讲究防病长生。根据老子《道德经》中“归根”的养生哲学,道教研究生命的根本,并强调修炼必先修德。

田道长认为,人的先天真性,本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空洞虚无。生下之后,产生种种后天妄心,如云遮月,蒙蔽真性,造成修道障碍。修德的目的,从静修的角度来讲,是要培养个人谦虚、柔和、忘我、不争的坦荡胸怀,净化心灵,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其实这样高深的修行道理,浅显地存在于各种俗世生活的细节里。例如一身价千万的老板,为损失一笔几百万的生意而懊恼伤神,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却不知劳心劳神,损伤气血;相反,一位耄耋老人终日以捡拾瓶瓶罐罐为生,今日多捡了几只便觉心满意足,心宽气顺。结果,一个腰缠万贯却不得生活乐趣,一个粗食布衣却身心舒适。哪个能健康长寿,一目了然!

每日,田道长都会在观中听息打坐2个小时,驱除心中杂念,是为入静。普通人要每日如此静坐养生似乎难以成行,那么通过散步来练习静功亦无不可。散步之时,可以选择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是大一点庭园之内,并且道路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此时可以用道教静功中的听息法,即听自己的呼吸之气,来达到排除杂念,修养身心的目的。

综合所述,道家的修养心性最重要的还是唯静、唯心,顺其自然,不可刻意为之,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心静方能体健,也是道家追求的“长生不老”的真谛。

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即“柔弱胜刚强”。太极拳是修炼人“精、气、神”最好的法宝,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术。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家思想。其中的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都来源于道家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的哲学思想,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9亿多人在练习太极拳。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中国道教协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 龙虎山道教协会组织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 昆山市道教协会召开2023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 渭南市召开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暨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摩推进会
  • 湖北省道教协会采取三项措施宣传贯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推荐阅读

青岛市道协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深化道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整顿工作
3月前
江西省道教协会组织召开教风巡查专项工作总结会
1月前
2025年浙江省宗教界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开班
5天前
江苏省道协举办第五届太湖论道
5天前
武汉长春观召开民管委工作会议深入学习宗教场所管理规范文件
2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