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景帝不任儒者”,“窦太后好黄老之术”。在老子学说的指导下,就有了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成就了历史上著名“文景之治”。《汉书·刑法志》中描绘道:“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自此以后,道家的“休养生息”等理论主张成为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努力追求的方向。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虽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但是,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深入人心。如汉人扬雄一方面称“君子不妄,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法言·君子篇》),应该“指尊选以诱世兮,疾身殁而名灭”(《古文苑·太玄赋》),把因对社会群体的贡献而能名扬千秋视作个体生命永存的一种方式而刻意追求;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役青要以承戈兮,舞冯夷以作乐。听素女之清声兮,观宓妃之妙曲。茹芝英以御饥兮,饮玉醴以解渴……”(《古文苑·太玄赋》)的神仙生活的向往。所以,就中国文化思想的整体而言,是一种儒道互补的格局,有道无儒和有儒无道都是不全面的,亦不现实。恰如《中庸》所言:“万物并遇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勃,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