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保一真人李少微授
法序
雷法其来尚矣。未有如是至简至易至验者也。我祖师紫虚元君,敷弘道妙,发露玄微;陈乾坤造化之源,开雷霆机缄之妙;包罗万汇,总统众灵;泄八卦之幽微,显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炁。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炁融。如阳燧取火,方诸召水,磁石吸铁,琥珀拾芥。以炁相召,以类相辅,有如声之应响,影之随形,岂力为之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机而中,不神而灵者,诚也。凡炁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名之机,在此不在彼。人皆神其神,惟圣人则不神所以神,故偈云: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
道者,灵通之至眞;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变化无穷矣。当知法本眞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万法,则万法无不具于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于万法。如是,当知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雷霆者,彰天之威,发道之用者也。明其体用,而究其动静,静也得太极之体;动也得太极之用。寂然不动,卽道之体,感而遂通,卽法之用。如有按图索骏者,孰若不心其心,不迹其迹,无思无为,泰宇既定,眞光自发。是故,天不言而善应。生生化化之机运于自然中,实常形体谓之天,主宰谓之帝,功用谓之鬼神。雷霆者,乃天之功用也。且夫人身与天地合其体,太极合其变。天地五雷,人本均有。是性无不备矣。
道法枢纽
师曰:有道中之道,有道中之法,有法中之法。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万物俱寂。道中之法者,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咤雷霆。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诀、念呪、书符,外此则皆术数。
师曰:大道无言,可以神会;妙法无傅,可以心受。善行持者,行道不行法;善求师者,师心不师人。又曰: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感,感而有情。寂而感,感而寂。非至人,孰能与于此哉。
或问:法有先天、后天之说者,何耶?师曰:若说先天一也无。道亦强名之耳,何有于法?况一念纔动,便属后天,符图呪诀,抑又末耳。
师曰:法无存想,存想非眞法;无造作,造作为妖法;无叱喝,叱喝为狂法;无祝赞,祝赞为巫。妙合乎阴阳,动静、方圆是也。道贯乎三才,天地人物是也。水、火、木、金、土,应之五行;东、南、中、西、北,运之以五方。天、地、水、火、风、雷、山、泽,配之以八卦。彼泥于术数者,凡书符时,以某事作用某窍,如是而按造化,如是而应小克,如此起笔,如此冲发,鬼神之机我得之矣。然不知太极未判之先,孰为阴阳?孰为三才?孰为五行?孰为五方?孰为八卦?故有道之士,撒手行持,不拘符篆。
师曰:古云: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呌。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于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当于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能知此窍,卽可与言道矣,岂徒法哉。
《太上心法序要》云:收为胎息用为窍,道法之中眞要妙。漏泄此语,子其味之。
师曰:符者,天地之眞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砾,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夫是谓之道法。
师曰: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师曰:《素问》云:虚无恬淡,眞炁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生?人之有病,或寒或热,或轻或重,皆失调摄,嗜欲不节,故六气之邪得以乘之。治病以符。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眞炁也。故曰:符无正形,以炁而灵。知此说者,物物可以寓炁,泥丸莎草,亦可济人矣。
师曰:道贯三才为一炁耳,天以炁而运行,地以炁而发生,阴阳以炁而惨舒,风雷以炁而勋荡,人身以炁而呼吸,道法以炁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炁,炁由神,外患不入,内想不出,一炁冲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所以养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眞炁,合天地之造化。故嘘为云雨,嘻为雷霆;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神自伏。通天彻地,出幽入明,千变万化,何者非我。倘中无所主,炁散神昏,行持之际,徒以符呪为灵,侥幸于万一,吾见其不得也矣。
或问:变神之道如何?师曰:元始祖劫,一炁分眞。我卽元始,元始卽我。此卽谓之变神。
师曰:法有出于同门,其符同,其诀同,用之辄不验者,诚不至也。诚不至,则自信不及;自信不及,则疑贰之心生;疑贰之心生,则中无所主矣。中旣无主,何以感通?故曰:法法皆心法,心通法亦通。
师曰:世有闭目存想某神自某方来,有按摩搐缩运内炁与外炁合者。噫!皆妄矣。若得神灵将、将灵神之说,则平居暇日,养神以静,而神自灵。冲炁以和,而炁自眞。用之行持,自然神合乎神,炁合乎炁,一举目,一动念,则将吏洋洋在左右矣。
师曰:黄帝云:宇宙在乎手,万化小乎心。知此道者,我大天地,天地小我。庄子云: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知此道者,可与言动静之机。
师曰:雷神往来,倐如飞电。世俗纷拏,难以乆淹。召至疾遣,毋事虚文。
师曰:附体、开光、降将、折指、照水、封臂、摄亡坠旛,其鬼不神,其事不应,皆术数也,非道法也。知此者,可明神道设教耳,知道者不为是也。
满庭芳
一点阳精,配归阴位,五行四象俱全。忽兮有象,晃耀照无边。神水频频浇灌,三关内,文武烹煎。明知道,入门体用,心静息绵绵。住行并坐卧,养吾浩炁,塞地充天。认取本来面目,月样团圆。内有清微玉篆,驱雷雨,发在心田。君知否?神仙有准,功行满三千。
师曰: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形无象,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者,未见炁也。太易变而为太初。太初,炁之始也。先天元炁,始见微芒。太初变而为太始。太始者,形之始也。渐有元炁之形矣。太始变而为太素。太素者,质之始也。元炁之形质而具也。太素变而为太极。太极者,混沌也。溟涬洪蒙,状如鸡子。其中有精,弥纶无外。元炁凝而清浊未分也。太极旣变,则混沌开而洪蒙裂。于是清阳之炁,升而为天;阴浊之炁,降而为地。《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卽非清非浊,中和之炁,结成人伦也。是谓道生一,一炁之混沌也。一生二,二仪之清浊也。二生三,三才之人伦也。然后三生万物。万物之始于天地,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极也。太极不能自生,生太极者,太素也。太素不能自育,育太素者,太始也。太始不能自孕,孕太始者,太初也。未有太初,先有太易。夫太极者,其本体函三为一,中具五十五数。雷霆得天地之中炁,在人身,则虚无一窍收在内。足以至人穷造化之源,握洪蒙之柄,命二炁于无象之先,役万神于已形之后,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玄关一窍
精衮衮而运转,炁默默而徘徊。
或问:制邪之道如何?师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子不闻花月之妖不敢见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犹且知惧,况有道之士哉。
或问:炼度之说如何?师曰:炼亡者,先须自炼;度亡者,先须自度,斯炼度之说矣。夫人一性圆明,与天地一般长乆,因贪因着,有死有生。及其四大分离,无形可恋,犹执妄心,不知解悟,故轮回于六道,出没于三途。而我太上悯之,故垂教法,俾有道之士,以我之眞,觉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炁,返彼之炁;以我之贤,化彼之愚。惟在乎澄心定虑,专志行持。一念有差,不成究竟。若夫符箓诰命,特科教之设耳。其文在是,其实不在是。
师曰:一炁之妙,万道之宗。法灵须要我神灵,我神灵兮法通灵。祛禳祷祈凭神将,神将何曾有正形。道化灵,灵化精,精化炁,炁化神。所谓法行先天大道,将用自己元神。道体法用,道无法有,道微法显。故用不出于用而出于体,有不出于有而生于无,显不兆于显而兆于微。
或问内外将之说。师曰:鬼神之情状无穷,精神之变化有限。《关尹子》曰:有诵呪者,有事神者,有朱墨者,有变神者,皆可以役神驭炁,变化万物。惟不诚之人,难以自信,而易于信物,故假此为之。苟知尽诚,有不期然而然者。有言习静,若知是习,便不是静;直至忘习,乃眞静矣。南台偈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疑然万事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
师曰:规中者,如一规之中,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也,不着物也,不泥象也。在身中之中,意中之中,如大圆镜中之一我。但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常万虑俱泯之时,眞人出现,如鱼居深渊,浮游守规中矣。紫阳翁曰: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肝肺脾胃,非脐轮、尾闾,非膀胱、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点,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能知此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火候、脱胎俱在此矣。盖此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炁之根,虚无之谷,造化之源。只在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前眞云:此窍非凡窍,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眞炁与天通。此卽雷霆之窍。得之,则雷霆枢机不必外求矣。至人用之,所以冲举。
法行先天大道
昏昏默默。无欠无余,圆同太虚。
杳杳冥冥。湛然常寂,清静法枢。
有物先天地,名为大法王,见渠还寂寞,应用甚昭彰。眼耳俱无有,神通不可量。若人知这个,何必篆天章。
本文摘自《道藏》,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书名:《道藏》作者:上海书店出版社编ISBN:9787805695280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198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