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智亭道长说得对,全真道是在“金人铁骑南下,山河易主,北方汉民族饱受国破家亡,民族压迫之苦,人们心灵上的创伤痛苦,只能深埋在心底。虽有一些志士仁人起来抗金,但由于自身力量薄弱,而又得不到国家军事上的支持,抗击不了金人的强大兵力,更加之南宋的腐败,只求讲和,根本没有收复国土的志向。”[1]
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祖师在此时创立了全真教。重阳祖师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青年时代正当宋、金交兵于陕西。建炎四年(1130),金人屡破陕府长驱入关,败宋将张浚于富平,金兵入凤翔,王重阳家乡咸阳沦为金兵占领。王重阳避地终南,放旷自适。于正隆四年(1159)六月十五日,在甘河桥酒肆偶遇二道者,与之语,皆出世语。授其道妙,更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在终南刘蒋一带结庵穴墓,彻悟道妙,创立全真教派。全真教派经其弟子马丹阳、谭长真、丘处机、王玉阳、郝广宁、孙不二等发扬广大,得到深受苦难的汉民族知识分子迎合,形成当时儒士们的精神慰藉。于其同时的太一道、大道教也风靡于北方,全真教出现最晚,但全真教力量最强,教团骨干人物的文化素养最高,著述甚颇,史料也最为丰富。元好问《紫微观记》言:
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佰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2]
《全真正韵》同全真道教的历史一样,虽经历千辛万苦,重重险阻,无数次磨难,仍旧神采十足,灿烂夺星,引人注目。尤其是经过清末民国漫长的历史动荡,加之文革十年动乱的压抑禁制之后,在历经一百多年的悲惨劫难,经韵音乐几乎绝灭。经过许多高道的努力,终于重现于全真道观之中,引起大陆以及海内外音乐学者、宗教专家们的热切关注。
王重阳初创全真教时,四处讲经说法,让人彻悟生死,进而阐扬全真宗旨。他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规定以老子《道德经》、佛教《般若心经》和儒家《孝经》为全真教徒必修的基本经典。宣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大开方便之门,广交社会名流以及高僧、高道。四处劝导,让人修行。
王重阳奉吕洞宾为师,他继续宣扬钟吕的内丹炼养仙学,主张道士出家住宫观,严守清规戒律,不许蓄养妻室,不得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等等。全真道对犯戒道士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条例,从跪香、逐出教门直至处死,这是与正一道不同的主要特征之一。他说修道要永全真性,讲究降心火、除心魔、积功累行,功行圆满,大道证盟。
《重阳全真集》中记载了王重阳或参加或间接参与的好几次斋醮科仪活动,。如《化铁罐钱》、《鼓楼》、《姜公建钟楼》、《终南刘蒋姚二官设醮》、《道友作醮篆符箓》、《赠任法师讲忏》、《题木鱼》等等。在《道友作醮篆符箓》一诗言道:
大抵良辰集众仙,人将玉篆遂同编。
丝丝不断依从古,口口相传各取阗。
真字金书谁敢悟?心田丹诀我惟先。
兀然水木火金土,一一灵符便奏天。[3]
可见,王重阳通晓斋醮科仪,而且十分熟练撰写斋醮道场中的符箓。他还强调符箓笔法“丝丝不断依从古,口口相传各取阗。”在《终南刘蒋姚二官设醮》一诗中,他还认为斋醮超拔先宗祖亲胜过广施善缘:
言谈心应遇佳时,日下修成大醮仪。
我俗喜逢真吉善,古今虽有最慈悲。
心怀道德洪禧助,力拔先祖胜广施。
方谢圣贤夺拥护,言人名姓已天知。[4]
道教斋醮科仪中主坛的高功“招兵遣将”,诸天“圣贤拥护”,表文上达天庭,斋主“姓名天已知”等神秘功用,王重阳是深信不疑的,因为这是道教神仙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王重阳在成立各种“社会”组织时,也还要亲自书写表文,对天祈祷。如在成立“金莲社” 时撰写的《金莲社开明疏》:
切以慧灯永明,须凭玉蕊之光;性烛长明,诀得金莲之要。内沐三光之秀,外消四假之名。步虚蹑空,探玄搜妙。往来莹净之乡,出入芳馨之路。各怀珠璧,共奉琼瑶。显要全神,须令养气。稍通斯诀,请挂芳衔。[5]
“步虚蹑空”显然是称赞道场之典雅、音乐之美妙、人神交往之妙境。在《玉花疏》中,他还让教徒“每日斋场,细细省悟。”[6]疏文后面还象道教青词一样结束:“伏望诸公,早垂照鉴。”[7]
王重阳为人斋醮常有异象出现,王处一的《云光集》中记载这样一件事:
庚午年,师在蓟州玉田县,因醮罢谓众曰:北方道炁将会,空中有神明往来,刀剑击触之象,莫非生灵将受苦,作诗与官民为别,继乃北边有事。[8]
所以说,王重阳是精通斋醮科仪的。他的弟子如马丹阳、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等个个长于建醮,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跟随王重阳时间最长的马丹阳,他是王重阳的大弟子,《重阳教化集·刘序》中称赞他:
临井咒泉,而泉即变甘;救旱祈雨,而雨遽应降。修醮科而彩云集于庵上,焚渔网而海市见于腊天。[9]
[1] 闵智亭:《道教杂讲随笔》,北京白云观内部发行,2002年,第33-34页。
[2]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1册,第408页。
[3] 香港青松观甲寅仲夏重刊本:《重阳全真集》上册,第71页。
[4] 同上注,第61页。
[5] 同上注,中册,第383页。
[6] 同上注,第385页。
[7] 同上注。
[8]《道藏》第25册,第66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9] 同上注,下册,《重阳教化集·刘序四》,第17页。
[10] 《道藏》第25册,第458页《仵寿之生日设醮索词》。
[11] 同上注,第563页。
[12] 同上注,第584页。
[13] 同上注,第586页。
[14] 同上注,第590页,见《和完颜尼福海上闻空中颂四章》。
[15] 《道藏》第3册,第358页。
[16] 同上注。
[17] 《道藏》第25册,第435页。
[18] 同上注,第437页。
[19] 同上注,第436页。
[20] 同上注,第447页。
[21] 同上注,第651页。
[22] 同上注,第675页。
[23] 闵智亭:《道教全真派五祖七真金元高道传》,北京:中国道教学院内部发行,第66页。
[24]《道藏》第25册,第669页。
[25] 同上注,第481页。
[26] 同上注,第658页。
[27]《道藏》第5册,第429页。
[28] 同上注,第431页。
[29] 同上注。
[30]《道藏》第25册,第658页。
[31] 同上注,658页。
[32] 同上注,第364页。
[33] 同上注,第823页。
[34] 同上注.
[35] 见《道家金石略》,第689页。
[36] 见《丘处机与龙门洞》。
[37]《道藏》第25册,第722页。
[38] 同上注,第723页。
[39] 同上注,第618页。
[40] 同上注,第621页。
[41] 《道藏》第32册,第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