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道人,道名圆稼,出生于一九二O年,祖籍甘肃。在祖辈信仰道教影响下,从小就仰慕修仙悟道,民国二十八年家乡遭灾又因兵款加重,便在十九岁时出家并拜武当山韩真人永秉为师学道,受恩师教诲,又得师爷郑真人教授文化知识及书法,师爷乃清代举人,文才及其它学识造诣高深,这使他在文化上得到了较好的学习。逐步得到深造,并亲传道教医学理论及人体的经络学和医药学,而且还传授了无极针法绝技。故而他在道教医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除了做好教内事务外, 还常给群众行医治病,济人之疾苦,他所到之处, 人们得到他的医治后都称他 “活神仙”。
默道人从小酷爱绘画,生性喜文弄墨,在虔心学习道教经典、教理、教仪外还钻研道教美术,这使他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了寺庙彩画、雕塑,古建、彩绘、泥塑、雕刻,在拜别了恩师和师爷后,他开始遍访名山,游历了道教的十多个洞天和佛教的四大名山,他有幸得到书法大师于右任的指点,最有戏剧性的是和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相遇,那次大千先生也在游历名山,当时默道人正在山间的主峰凉亭写生,他全神贯注的用画笔记录着山间的美景,大千先生上前问道“哎”,默道人却没感觉到有人在给他打招呼,大千看其全神贯注未曾打扰,只见默道人停笔之时,大千问道:“道长你画的很好,师从何处啊”?默道人答:“哦,没有师父,要问我师从何处,我只能说师从“百家之师”,大千转身既说“你可愿学画中之精妙?”默道人答道:“当然,可未曾遇到名师呀。先生能帮我访求名师吗?”大千说:“我乃张大千,教你可否”默道人一惊“原来是先生,请受徒弟一拜”,大千即说“我指点一二即可,道长是出家人,怎能叫我师父,我应叫你师父才对”就这样大千将其画中之精髓在短短的几日里传授与默道人,由于当时局势影响,张大千回到了台湾,只是这样短暂的相遇,张大千在绘画上成为了默道人的启蒙老师,后默道人又受韩天春,石鲁,蔡亮大师指教画技,并在理论上给以讲授。他书法受于佑任前辈的书法点化。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求进。
他三十多岁后,臻于成熟常以书画寓道义,好画劲松,白莲、竹、菊、兰、梅四屏,所画《青灯黄卷图》、《道祖出关》、《八仙》屏及书写的《道德》长卷、篆书四屏等作品广传港、台、印度尼西亚、美、英、法、墨西哥、瑞典、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早在1957年、1958年、1959年、1996年、1999年,他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陕西群众艺术”、“延安文艺”、 “北京文艺”、“辽宁画报”等杂志刊登发表。他创作的《四十一善》、《善》、《慈》被北京出版的《当代名家百慈集》、《当代名家百善集》选入出版。他曾在北京、山东、河南、广东、重庆、陕西等地,多次参加书画艺术活动及书画展览,多次获得金奖、银奖、优秀作品奖等。《各界导报》、《文汇报》、《国门时报》、《三门峡日报》、《海南日报》都即时作过报导。
他一生好学上进,求字画之事务及活动甚多,故停了医疗之服务。转向恢复原来的书画院,组办书画研究会。
1980年组织恢复了《龙门阁书画院》任院长
1996年载入《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名人大辞典》。
1997年获得了《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证书》。
1996年在西安市与同仁组成陕西溯贤书画研究会任艺术总监,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聘请为顾问,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为常务委员,西安市收藏协会聘请为顾问,“中华魂”杂志社编辑《“中华魂”百业领导英才大型丛书》编委会聘请为高级顾问,周至美术家协会聘请为顾问。又被北京总参后勤西山大院成立的“华夏中艺书画院”聘请为名誉院长,又担任北京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名誉院长。担任香港成立的“国际华夏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世界华人文化艺术协会”任副主席。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免费医疗,广积善德,无争无为,真乃贫道也。
默道人一生默默的付出,孜孜不倦地深读经文,研习道教古文化、医学、绘画、养生学等,发扬“道德”经理及哲学思想,故而号称默道人。目前虽已达九十多岁高龄,但仍坚持研究道教文化艺术及道教“易经”与“医学”。他的书画集《老子》第一集,第二集已出版、三、四集正在整理筹划印制,并还在努力完成巨幅书画《道德经》长卷、“默道人随想录”、“论《道》的世界意义”。旨在修行悟道,弘扬中华“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