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黄帝内经》灵枢 ● 上膈篇第六十八(译文)

《黄帝内经》灵枢 ● 上膈篇第六十八(译文)

道音文化 13年前

【题解】上,是逆而上行,膈,为饮食不下。主要论述了膈食证的病因、病理、证候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文章以"气为上膈"名篇,所以名为"上膈"。

【原文】董帝日气为上膈[1]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啐时乃出[2],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岐伯日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廓,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黄帝日刺之奈何?岐伯日微按其痈,视气所行[3],先浅刺其傍,稍内益深,还而刺之,毋过三行,察其浮沉,以为浅深,已刺必熨,令热入中,日使热内,邪气益衰,大痈乃溃。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儋无为,乃能行气。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

【提要】本段主要从上膈证引申到下膈证,论述了膈食的病因、病理、证候表现和治疗方法。

【注释】[1]上膈古代病证名称,是指因气机郁结在上脘所形成的食后即吐的病证。

[2]食啐时乃出啐,音醉,一周时。即饮食一昼夜后仍复吐出。

[3]视气所行即通过按诊观察病气发展的动向。

【白话解】黄帝问因为气机郁结在上,形成食后即吐的上膈证,我已经知道了。至于因虫积在下所形成的下膈证,食后经过一天左右才吐出,我还不甚了解其中的道理,希望你详尽地给我讲讲。岐伯答道因为不能很好地调节情志活动,饮食没有节制,不能适应气候的寒温变化,使脾胃运化失常,寒湿流注肠道之中,肠道中的寄生虫因寒冷而集结在一起,虫聚积在下脘,肠胃扩张,卫气不能正常营运,邪气也稽留在这里。进餐时,寄生虫闻到气味,便上行觅食,使下脘空虚,邪气就乘虚侵入,稽留日久而形成痈肿。内部痈肿使得肠管狭窄而传化不利,所以食后经过一天的时间,仍会吐出。如果痈肿发生在下脘里边,疼痛的部位较深,痈肿发生在下脘外面,疼痛的部位较浅,同时,在发生痈的部位皮肤发热。

黄帝问怎样用针刺治疗呢?岐伯答道针刺的方法是,应当用手轻轻地按摩痈肿的部位,以观察痈肿部位的大小和病气发展的动向。先浅刺痈肿周边,再逐渐深刺。如此反复行针但不要超过三次。进针的深浅,要根据病位的深度来决定。针刺后须加用熨法,使热气直达体内。只要使阳气日渐温通,邪气日趋衰退,内痈也就逐渐消溃了。在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适当的护理,清心寡欲,使元气得以恢复。然后可服用咸苦的药物,以软坚化积,使食物得以消化而向下传输。

(责任编辑:张恒溢)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 李绍华道长:道教戒律建设的时代意义
  • 七月有感(两首)
  • 北大学堂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 退养周岁歌

推荐阅读

上海市道教协会举行八届二十三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
3月前
2025年道教院校教师培训班在河北举办
3月前
淄博市淄川区道教协会成立
4周前
广东道教学院举办2025年全省道教教职人员第四期轮训班
4周前
安徽省道教协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周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