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三 ● 出生入死篇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三 ● 出生入死篇

道音文化 14年前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哉?以无死地。

【指归】:道德神明、清浊太和浑同沦而为体,万物以形。形之所托,英英荣荣,不覩其字,号之曰生。生之为物,不阴不阳,不可揆度,不可测量。深微不足以为称,玄妙不足以为名。光耀恍惚,无有形声。无状无象,动静无方。游于虚寂之野,处于无有之乡。得之者存,失之者亡。

夫生之于形也,神为之蔕,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聪明为侯使,情意为乘舆,魂魄为左右,血气为卒徒。进与道推移,退与德卷舒。翱翔柔弱,栖息虚无。屈伸俯仰,与时和俱。轻死与之反⑴,欲生与之仇。无以为利则不可去,有以为用则不可留。故无为,生之宅;有为,死之家也。

夫立则遗其身,坐则忘其心。澹如赤子,泊如无形。不视不听,不为不言,变化消息,动静无常。与道俯仰,与德浮沉,与神合体,与和屈伸。不贱为物,不贵为人,与王侯异利,与万性殊患。死生为一,故不别存亡。此治身之无为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奉主之法,顺天之命。内慈父母,外絶名利。不思不虑,不与不求。独往独来,体和袭顺。辞让与人,不与时争。此治家之无为也。尊天敬地,不敢(亡)[忘]⑵先。修身正法,去己任人。审实定名,顺物和神。参伍左右,前后相连。随时循理,曲因其当,万物并作,归之自然。此治国之无为也。冠无有,被无形,抱空虚,履太清。载道德,浮神明,秉太和,驱天地。驰阴阳,骋五行,从羣物,涉玄冥。游乎无功,归乎无名。此治天下之无为也。

贪生利寿,唯恐不得。强藏心意,闭塞耳目。导引翔步,动摇⑶百节。吐故纳新,吹煦呼吸。被服五星,飮食日月。形神并作,未尝休息。此治身之有为也。废释天时,独任人事。贱强求贵,贫强求富。饥名渴势,心常载求。衣食奢泰,事过其务。此治家之有为也。富国兼壤,轻战乐兵。底威起节,名显势隆。形严罚峻,陗直刻深。法察网周,操⑷毒少恩。诸侯畏忌,常为俊雄。公强求伯,伯强求王。此治国之有为也。祖孝悌,宗仁义,修礼节,教民知饰⑸。修治色味,以顺民心。钟鼓琴瑟,以和民志。主言臣听,主动臣随。表功厉行,开以恩厚。号令声华,使民亲俯。诸事任己,百方朝仰。此治天下之有为也。

是故,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凡此十三,生之徒;实、有、浊、扰、显、众、刚、强、高、满、过、泰、费,此十三者,死之徒也。夫何故哉?圣人之道,动有所因,静有所应。四支九窍,凡此十三,死生之外具也;虚实之事,刚柔之变,死生之内数也。故以十三言诸。

夫虚生充实,无生常存,清则聪达,静则内明,微生彰显,寡则生众,柔生刚健,弱生坚强,卑则生高,损则生益,时则通达,和则得中,啬则有余。是谓益生。能行此道,与天地同,为身者久,为国者长,虽欲不然,造化不听。实生空虚,有生消亡⑹,浊则听塞,扰则失明,显则生微,众则生寡,刚生柔韏,强生弱殃,高生卑贱,满生损空,过则闭塞,泰则困穷,费则招祸。是俱不祥。有行此道,动而之穷。为身不久,为国不平。虽欲不然,天地不从。

而民皆有其生而益之不止,皆有其身而爱之不已,动归有为,智虑常起,故去虚就实,絶无依有,出清入浊,背静治扰,变微为显,化寡为众,离柔反⑺刚,废弱兴强,损卑归高,弃损取盈,纵时造过,释和作泰,将以有为,除啬施费。夫何故哉?大有其身而忘生之道也。

是故,摄生之士,超然大度,卓尔远逝。不拘于俗,不系于世。损形于无境,浮神于无内。不以生为利,不以死为害。兼施无穷,物无细大,视之如身,无所憎爱。精神隆盛,福德并会,道为中主,光见于外。自然之变,感而应之,天地人物,莫之能败。陆行则兕虎不能伤,入军则五兵不能害。非加之而不能克,投之而不能制也,神气相通,伤害之心,素自为废。夫何故哉?声响相应,物从其类。兕虎不加无形,而五兵不(系)[击]⑻无质。摄生之士,贼害之心亡于中,而死伤之形亦亡于外也。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友”。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握”。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惨”。

⑸津逮本、学津本“教民知饰”作“饰民教”。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忘”。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及”。

⑻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道教之音首发  手工录入&责任编辑:张恒溢)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 李绍华道长:道教戒律建设的时代意义
  • 七月有感(两首)
  • 北大学堂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 退养周岁歌

推荐阅读

上海市道教协会召开“学法规、守戒律、重修为、树形象”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会
2周前
河北省道教协会教职人员素质提升班在沧州运河区慈航宫成功举办
2月前
永嘉县道教协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
3周前
南岳坤道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2月前
丽水市道教协会成功举办2025年道教教职人员培训
2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