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黄帝内经》灵枢 ● 背腧篇第五十一(译文)

《黄帝内经》灵枢 ● 背腧篇第五十一(译文)

道音文化 13年前

【题解】背腧,系指五脏所主的背部腧穴。因文中主要记述了五脏所主背部腧穴的位置和取穴方法,故称为"背腧"。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日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1]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2]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提要】在论述五脏背腧穴的位置和取穴方法的基础上,指出治疗时应运用灸法而不宜深刺的道理,并要根据病证的虚与实分别采用补法和泻法。

【注释】[1]三焦本文特指第三脊椎。余此类推。

[2]相去本文指平行两个同名穴位之间的距离。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道我想了解五脏的俞穴,都出于背部的什么位置。岐伯说胸中的大杼穴在项后第一椎骨下的两侧,肺俞在第三椎下的两侧,心俞在第五椎下的两侧,膈俞在第七椎下的两侧,肝俞在第九椎下的两侧,脾俞在十一椎的两侧,肾俞在十四椎的两侧。这些俞穴都在脊椎的两旁,左右穴位相距三寸,距离背正中线约一寸五分。确定这些俞穴的位置,检验的方法是,用手指按在穴位上,病人感到局部酸麻胀痛,体内的病痛得到缓解,便是取中了俞穴。对于背俞穴,治疗上应当采用灸法,不能采用针刺方法。在运用灸法时,邪气盛则施以泻法,正气虚则施以补法。在运用灸法来补益正气时,艾火燃着后不要吹灭,要等待火自然熄灭。用灸法泻除邪气时,艾火燃着后要迅速将它吹旺,然后用手搏捻艾炷,一定要把艾火熄灭。

【按语】本文所述位于背脊两侧的大杼、膈俞以及五脏的俞穴,一直为针灸医家所采用。文中对于五脏俞穴特别指出"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这主要说明背部不可深刺,深刺会刺伤内脏,发生危险,但并不是说背部绝对禁刺。对针灸两法而言,一般认为补用灸,泻用针,本文则指出灸法中也有补泻之别。本文"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是后世"以痛为腧"的先导,这不仅用于针刺治疗的取穴,也发展为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方法,称之为"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责任编辑:张恒溢)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 李绍华道长:道教戒律建设的时代意义
  • 七月有感(两首)
  • 北大学堂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 退养周岁歌

推荐阅读

广东道教学院召开院务会议
1月前
宁德市道教协会召开2025年春季座谈会
4周前
安徽省道教界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祭扫活动
1月前
陕西道教学院举办专职教师培训专题讲座
2月前
镇江市道协检查组一行赴丹阳检查调研
3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