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刘松飞:尊道贵德 和谐共生

刘松飞:尊道贵德 和谐共生

道音文化 12年前

尊道贵德,不尚空谈,全在清静心思,太上道祖之教理,全在《道德经》。要以此经立论为根基,此经启迪中华文化发展,永垂不朽,全经不过五千余字,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至今还没有一本经,能够简洁地启示出宇宙及人间的真理,全书81章,道祖指示化解俗世红尘困扰之妙方,对于国际论坛所出之主题,皆有妙理解答,实践而行之,定必“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今宣道组同修,趁此机逢缘合,简述十二点精华及机要处,互相研讨,获益无穷。

一、道之玄妙

《道德经》第1章,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是表示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虚空之间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能源,人类除非能修证,否则很难使用语言与文字去形容它,与描述它,人的心灵没有妄念而能清静,没有欲望,才能如实地观察出一切万物的本来面目。“致虚极,守静笃”(16)致知复命的问题值得详细研讨,能清能静,天地悉皆归,如果在心中充满欲望的时候,所能观察到的,只是万物的外表而已。

二、德之精义

《道德经》第10章,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育万物,养育万物,做了天下的事,仍然还不仗恃自己的才能,长养育万物,还不认为自己是主人翁,像天地这种玄德是最厚的,最高最深和最远的。对于那些人做了一些自以为是功德的事,而沾沾自喜,骄傲于人,可以说是棒喝当头。“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24)

三、道德之精义

老子《道德经》之道,偏重形上,其德,偏重形下,此是无争辩之论。故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2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道虽然伟大,德虽是尊贵,却不以伟大与尊贵而自命不凡,仍然以自然相处,因此反而得到永恒自然的尊贵。人学道,当以此为金科玉律,视作座右铭。

四、尊道立德贵能解大学篇之金句(节录吕祖之浅解)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此节非从皮面来论,须先向心性探讨,富者人人皆富,人人性中各具五常八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有何富贵之别。

然落于后天,被声色湮没,虽富而不知其富,圣人觉性故富,凡人迷性故穷。富穷之分,在人觉与迷耳,如吾人能原性复明,亦则如圣人之富矣,富者性圆明也。

屋者体也,性光圆明,流溢于外,岂不润我体乎。德润身之德,即性中之五德,率五德实践力行,而亲民渡众,则我菩提之身,枝叶丰荣,花蕊怒放。菩提者,身中五炁三花耳。此所谓外功圆满,五炁不炼自朝元,三花不修自聚顶也,内外之功具足,则我心台广大,性体安舒矣,故心广者,心止性耳,体胖者,性体圆明也,故君子欲心广体胖,必须先诚其意,意皈心,心止性,始觅其本矣。

五、和谐共生,必要明白和实践中和之道

中者,中和也,喜,怒,哀,乐,人之情也,未发谓之性,不偏不倚谓之中,发皆中节者,情亦正矣,无所乖戾谓之和,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故曰:天地万物合吾一体,《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动静,配合适宜则合乎中道,中为静中之和,和为动中之中,动静合度中和命节,可谓合乎正道矣。

中者,正道也,君子守中,无固无执,无阻无碍,无弯无曲,有无如是,不污其本心,人我一体,从容中道,和谐共生共存之道,必能达成。“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乃尧传舜,舜传禹之正道也,亦为历代圣贤相传之心法。《中观论》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中者,心中之天地根也,天地根者,道教谓之谷神。《道德经·谷神章》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5)。

六、道教与各宗教和谐之道

道家三宝,光辉真理,永垂不朽。《道德经》第 67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一要有慈祥的爱心,元始天尊在修道49章有云:“慈悲之力最大,能化一切,所 向无敌!世人如逢不如意,多生慈悲心,多修善悲行,喜悦来临,法喜充满。”第二要节俭纯朴,第三不敢自大高傲,自认自己信奉的神是万能,居于别人前。满招 损,谦受益,道祖训示谦让柔和与慈悲,是道教徒应守的美德,因宗教自大狂而引起战斗,血流成河,是传道者错传教旨,借宗教迷惑他人,他们怀有不可告人之目 的,世人应反思,勿作盲从,万法归宗,道生一,一化万,万归一,世界各地人民文化风俗不同,教理有异,应互相包容,道德经说,“容乃公”(16)。

诗曰:

儒足道首释作身,耶心回口皆是真,五教圣人阐性理,一本散万理归真。明此列表,和谐共存,理归大同。

五教本心自性修炼合一化人

儒教

明德

存心养性

执中贯一

忠恕

释教

金刚舍利子

明心见性

万法归一

慈悲

道教

谷神

修心炼性

抱元守一

感应

耶教

灵团

洗心移性

默祷亲一

博爱

回教

真宰

坚心定性

清真还一

仁爱

道祖说:“三教哲人同抱一,普天朗朗一婵娟。”

吕祖说:“红荷白藕青莲叶,忠恕慈悲感应同。”

七、老子道德经对政治、治国、法令经济等等的启示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 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49);“治大国,若烹小鲜”(6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5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57)在法令设立最多时,不以德治国,盗贼恐怕越来越多。“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64)。

《道德经》54章“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 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与儒家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互相呼应,一理相同,治国者,要合乎吕祖训示之九美德(“忠孝廉节义仁信礼惠”),忠于 国家,遵守宪法。老子这些话,已经说出了治国平天下的纲要,而且是积极的,谁说老子之道是消极的,充满出世的思想,太上道祖对国家领道者,更劝勉他们要勤 政爱民,如昔日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公后私,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主。”(78)执政者视人民之苦难如自己之苦 难。

八、国与国应尊道贵德,和平共存

老子关怀国与国的相处,弃绝以强凌弱,弱肉强 食。《道德经》第61章中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大国应该学大海的卑下自处,唯有居于下流,才能成为百川众流交汇的归处。老子又说:“故大国以下 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大国若能谦卑自处,更能以诚信有礼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服,取得小国归向之心。今天国际,争取霸权, 抢夺资源,互相研究核子武器,军备竞赛,不知共存共荣的宝贵!危机四伏,世上执政者值得深思反省这些严重问题。国与国间,互相仇视,恐怖自杀式袭击,处处 皆是,冤冤相报。若能细参老子之言,实践“报怨以德”(63),定能化解今日之危机,老子真谛,教化俗尘,世人宜重视之!

道教亦提倡“虚怀若谷,齐同慈爱,社会和谐,宽容融和,和平共处”。道教徒宜宣扬此格言。

#p#副标题#e#

九、道祖重视官员廉洁操守

道祖在《道德经》53章有云:“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货财有余,是谓盗誇,盗誇,非道也哉!”

官员贪污舞弊,不顾民生,只顾自己财货有余,更不沉思救民之道,道祖指出这些官员是逆天而行,若不立即反省,毋忘道祖在论及知因明果善无穷之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73)。

十、道家注视,自然环境,更重视心灵环保,全不可污染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带来物质发达,人人只 知追求,物欲情欲,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引致道德沦亡,人性堕落,不堪目睹,另一方面,引致环境污染,如河流及地方污染,核子爆炸,太空臭氧层的破坏 等等。道教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道家不反对科技文明的进步,却不主张用科技过分地汲取和破坏大自然的生态,更不赞同不知 进退,用科技发明来满足人类的贪欲。《道德经》有云:“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3)此言有高深的哲理,无过分欲望,注重养生,才合乎自然之 理,对今日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家学说,能救时弊,解除心灵的污染,确是下了清涼剂,真正好药方。

十一、道教启示,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悟明生命的真相

《道德经》第13章有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生命”是什么?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可惜世人皆执著这个身相,误认就是自己,而未能真正了解生命的真相,于是人为物役,业过不断,造成灵性(灵魂)随业流转而生生死死不断,更可怜者,因为恶业的循环,让己身生命层次,一世比一世低,甚至出苦无期。

许多人问说:“我为人正直,热心助人,但为何一直运程多滞?别人虽放浪形骸,损人利己,为何反能青云直上,东成西就?”

其实,此乃累世因果作梗,不论是幼儿或年老 人,无人能免。然而谁是因果的创造者?谁是业力的制造者,答案昭然若揭,就是你自己,业力,因果既是自己造作而成,故业力是可以由自己决定及改变的,而生 死又是随业力而流转,因此生死也是可以自己决定及改变的,乃至生命中所遇,所受,所得,所失,所有的一切,也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及改变。

绝大部分的人在财富,权势,地位中寻找幸福,但经验及历史告诉我们,这些是不牢靠的幸福,因为对自己的财富,权势地位不满足的人,充满痛苦与憔悴,而已得财富、权势的人,又害怕失去所拥有的一切,故唯有真正知晓生命本源之人,方能跳脱红尘苦海,寻得自我之生。

其实人生于世,纵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卧不过八尺,为了肉身短暂的享受而造孽,实乃大愚之人也。因为世有四事,不可长久,何谓为四?

一者有常必无常,二者富贵必有日变为贫贱,三者合久会必别离,四者强健者必会死,所以无常是生命的真相,什么是无常?

常是永恒不变,无常就是凡事都会改变。众生的心念,有生住异灭,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而心念在变,因缘在变,所以周遭事物也一直在变,在这变的当中,借着无常的道理,运用因缘法,积极地创造,建立善的缘起!

改变自己的生命,并利用短暂的生命,自利利他,觉悟有情,启发大众的善根,使大众远离虚妄与痛苦,乃至契悟这念常住不灭的真心,根本远离世间的苦难。论坛提出幸福人生,此乃真实答案,谁能悟之?

十二、抱朴守真,九美道德心灵是真正的家

修道:世人未能了解“修道”之意义者甚众,咸认为修道是一种修学道法之类,故以修道为迷信,此实错误之见解也。

修道之宗旨,不仅是行功渡众了愿而已,实要修明九美之道理,省察自己之品德,有正见之能力,认清正路,发扬天理良心,发掘善良之人性,养成仁慈博爱之德性,而产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至情怜悯之心情,摒弃可耻之罪恶,度己度人,救己救人,克己复礼。

故修道必须功果与品德,相辅相成,自身品德,未能端正,何以端正他人。则修道之要,务须省察其日常之品行,慎独而笃行,勿怠勿慢,本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精神,希圣希贤,以达内圣外王之成果。

成道:修道者,修至“忠,孝,廉,节,义,信,仁,惠,礼”之九大美德,熔行于本性,一举一动,不违乎九美之境界,而性命达到双修,内圣外王之成果,能得明心见性,则道可成矣。

先哲有云:“人无至德,其道不凝。”是以吕祖师,训文篇篇,多提九美之重要性,修子应知师意,今将“九美”简述而解释其中要点:

1.忠:丹心一片,威武不屈,尽忠职守,坚定不移

2.孝:人子事亲,居致其敬,养致其乐,祭致其礼

3.廉:清白不贪,洁身自守,俭朴节约,生活严谨

4.节:坚贞不屈,操守严正,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5.义:患难相扶,荣辱与共,急人之难,交友以诚

6.信:一诺千金,言重九鼎,守约明理,诚实不欺

7.仁:天理良心,博爱及众,济人利物,慈悲喜舍

8.礼:尊卑上下,谦恭逊让,言行安分,举止温文

9.惠:与人同得,与人同有,布施泽众,福德绵绵

上述“九美”要点,希各同修及善信细参而实践,对个人之道业及改良社会之风气,定必大有裨益,如此才是“正理道行”及“尊师重道”毋负吕师渡世之婆心。

今特引一拙诗,望能引起共鸣:

大道修行道德行,实践九美念归家,

终生如此修行法,定将随师步云霞。

最后持戒修行,永记此金句于心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仙佛所教。

吕祖师在《玉清玄音》有云:“上古中古之修道 者,每以闭关炼性,镇日内炼,视世故如等闲,避六亲而静养,善不为善,恶不为恶,十年苦坐,便可抱道见真。”自我修行,只求入化出神,不知立功立德,若如 此而能入仙圣之域者,则九天之内,皆为大罗仙子,人神二道,从此绝迹矣。不明真理者,类多如是,吾曾有言:“外功方六七,内炼二三成。”亦即晓谕众生,勿 因内而忽外也,古今先进之圣仙前辈,类多俱备外功而入圣域,或问曰,外功十足矣,(外功者,行善立德,治国化民等等事)内炼无一成,三品(精气神)不聚, 性灵何能合一,吾告之曰:“功满之日,重净性灵,炼性之地,多如牛毛,各仙洞各天府,即修性之地也,倘外功俱无,全神内炼者,虽炼至入化出神,三品合一, 性虽现而无外功之助,亦一灵性之游魂耳,天庭无位,大罗不收,炼性者,届时虽欲行外功以补不足,独惜皮囊已脱,人身化造,又焉可得耶。”

《无极混元真经》有云:“坐禅入定古修法,时运变迁法亦迁,修德修身修功果,依然成道列仙籍。”

天尊慈悲直指我等明德归真,脱离无常之苦业。 还有佛教现今修持,亦多以持戒修德为依归,以适应现世间。佛祖教人持戒念佛忆佛,他日当来定必见佛,自得心开。念佛亦须修行三福德:1.孝亲敬师,修十善 业;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十善业乃是远离贪、瞋、痴,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国际道教论坛,今天所出之命题“尊道贵德,和谐共生”,实在乃是解决入世出世的问题,深研之,此乃救世之良方,实应重视宣扬!

《道德经》功垂后世,皆是至理名言,大中至正之词。

香港飞雁洞佛道社宣道组 刘松飞

文中括号数目字乃引用《道德经》之章数。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 李绍华道长:道教戒律建设的时代意义
  • 七月有感(两首)
  • 北大学堂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 退养周岁歌

推荐阅读

武当文化(挪威)传播中心授牌仪式暨文化交流活动在武当山紫霄宫举行
2周前
树立优良道风,全面从严治教——中国道教学院2025年“道风月”活动正式启动
1月前
雨水:春雨如油,润物无声
3月前
金华市道教协会召开四届四次理事会
3月前
宁德市道教协会召开2025年春季座谈会
4周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