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黄帝内经》灵枢 ● 血络论篇第三十九(译文)

《黄帝内经》灵枢 ● 血络论篇第三十九(译文)

道音文化 13年前

【题解】"血络"指瘀血的络脉。本篇主要论述了针刺瘀血的脉络时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对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故以"血络论"名篇。

【原文】黄帝日愿闻其奇邪[1]而不在经者。岐伯日血络[2]是也。

黄帝日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挽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日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畜积,久留而不写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挽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挽。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

黄帝日相[3]之奈何?岐伯日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4]而写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黄帝日针入而肉著者,何也?岐伯日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

【提要】本篇主要阐述了奇邪在络及针刺瘀血脉络时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其原因。

【注释】[1]奇邪此处指因络脉闭塞不通,外邪壅滞,不能深入经脉,而发生异常的病变,因此称引起此种奇病的外邪成为奇邪。

[2]血络此处泛指皮肤表面的络脉和孙脉而言。

[3]相观察的意思。

[4]则《甲乙经》作"刺"。

【白话解】黄帝说我想听你讲一下那种未侵入经脉的奇邪的情况。岐伯说没有侵入经脉的奇邪,留滞在络脉,而引起的络脉瘀血。

黄帝说有时刺血络放血会使病人昏倒其原因是什么?有时针刺放血其出血呈喷射状是为什么?有时针刺放出的血量少,且色黑质浊是为什么?有时血质清稀且其中一半像水液一样是为什么?有的拔针后局部肿起是为什么?有的无论出血量或多或少都出现面色苍白是为什么?有的拔针后面色不变但感觉心胸烦闷是为什么?有的虽然出血很多但病人没有任何不适是为什么?以上种种情况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说经脉中气偏盛而血偏虚的,刺络脉放血则脱气,气脱失会出现昏倒;经脉中气血俱盛而阴气较多的,血也流行滑疾,刺络放血时血液就会喷射而出;阳气蓄积于络脉之内,停留已久而不能外泻,可导致血色黑暗而稠浊,所以血也就不会远射;刚刚饮过水而水渗入到血络中,尚未与血液完全混合,所以针刺放出的血中有水液夹杂;那些不是由于刚饮过水的,由于体内原本有水液,因为水液停留日久,则蓄积形成水肿病;阴气积聚在阳分,已经渗入到络脉,所以在刺络脉时血还没有流出而气先流出,所以使局部肿起;阴气和阳气刚刚相遇而尚未彼此协调,就刺络脉放血使阴气、阳气同时外泻,使阴气、阳气都虚,且表里失去联系,所以使面色无华而呈现苍白色;刺络脉出血过多,虽面色不变而心胸烦闷,这是因为刺络脉放血使经脉空虚,若属于阴经空虚,而引起五脏的阴精亏损,产生心胸烦闷;表里的邪气内外相合滞留在体内,就会形成痹证,在内泛滥于经脉,在外渗注到络脉,使得经脉和络脉中都充满邪气,刺络放血时即使出血很多但泻出的大多是邪气,也不会引起虚弱的现象。

黄帝说怎样来观察血络呢?岐伯说血脉中邪气亢盛。的,血络大而坚硬、充盈于皮下而色红,上下没有固定部位,小的像针,大的像筷子一样粗细,遇到这种情况,施用泻法刺络放血是安全的。但要注意在施治时,切不可违背治疗的常规,如果不按常规要求,非但没有疗效,还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黄帝说进针以后,往往有肌肉紧紧地裹住针身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这是由于体内热气作用于针体,使针体随之而热,针体热则导致肌肉与针粘附在一起,所以出现针在肌肉中坚固而不能转动。

【按语】本篇讲述了络脉由于奇邪的侵袭而产生了充血、瘀血显现于皮下,治疗时一般可以采用针刺的方法放其血,但在针刺过程中,有时可以出现各种情况,例如晕针、血肿、血箭、血少色黑、血薄色淡、面青胸闷以及滞针等,这些都是临床上经常碰到的现象,其原因也不尽相同,文中虽做了一一说明,但仍不很全面,所以在临床上还需要仔细观察诊断,辨清原因,对症处理。

(责任编辑:张恒溢)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 李绍华道长:道教戒律建设的时代意义
  • 七月有感(两首)
  • 北大学堂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 退养周岁歌

推荐阅读

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白沙罗丛岩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活动
3周前
《坤》卦“厚德载物”发微
3月前
山东全省性宗教团体2025年度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济南召开
2周前
乙巳(2025)年内地正一派道士升授箓活动在嗣汉天师府拉开帷幕
2月前
南阳市道教协会召开五届五次理事会议暨第五届玄门讲经活动
2周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