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热点 中医观点看太极拳与养生

中医观点看太极拳与养生

道音文化 12年前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  “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纭。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出现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但笔者更偏向于张三丰真人创拳,后由武当太极传与河南陈氏的说法。故民国时期中央武术馆将太极,形意,八卦,通背等拳划归于武当门,而时任武当门门长的又是太极拳宗师孙禄堂先生。

太极拳是一种意,气,形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导气,以气导力,融汇武术、内丹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太极拳重意,使神气内敛而不外发,精气内敛而不外散。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气机自旺。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以丹田为核心,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营养脏腑的功效。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中国道教协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 龙虎山道教协会组织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 昆山市道教协会召开2023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 渭南市召开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暨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摩推进会
  • 湖北省道教协会采取三项措施宣传贯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推荐阅读

乾元观茅山书院第十五期体道活动圆满举办
2月前
广西桂平市道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胜利召开
2月前
道不离人,人不离道,论老庄中的“人本观”
2月前
湖南全省宗教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培训暨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应急演练在郴州市安仁县举行
1周前
武当山道教协会学习贯彻湖北省道教协会道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推进会会议精神
1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