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昔在金虏蒙古之时,当宋季中微之日,其羌人呼延迈,妒中国道藏内有藏天隐月之经,玉纬、九天等经,皆上天极玄至秘之书,乃设胡主蒙哥忽必烈,尽令烧毁。其令有曰: 汉人则兴汉人之教,蒙古必兴蒙古之教,岂可使汉人的经书胜俺蒙古的,凡有一书一字见,疾烧毁,勿留人问。今故绝而无传焉。亦问有存者,未入经藏,今我大明丽天,其中国人必尊中国之道,故纪其名目于左:
《 藏天隐月经》 ,
《玉纬经》,
《九天经》,
《上清经》,
《赤书度命经》,
《赤书经》,
《灵宝二十四生经》,
《圣纪经》,
《十三虚无经》,
《五公问虚无经》,
《谤道释经》,
《道先生三清经》,
《南斗经》,
《西升经》,
《化胡经》,
《太上实录》,
《混元皇帝实录》,
《玄元内传》,
《高上老子内传》,
《楼观先生内传》,
《辟邪归正议》,
《辩仙论》,
《钦道明证论》,
《辅正除邪论》,
《道佛先后论》,
《明真辩伪论》,
《十异九迷论》,
《三破论》,
《龄邪论》,
《十小论》 ,
《历代帝王崇道记》 ,
《三天列记》,
《青阳官记》,
《出塞记》,
《三教根源图》,
《历代应现图》,
《帝王师录》,
《犹龙传》,
《纪胜赋》,
《溜雷经》,
《太上化胡书》,
《至正辩伪录》,
《唐八学士议状》,
《心传玉堂初阶宗旨》,
《心传玉堂宗旨》,
《太清玉册》,
《太清天箓》,
《太清玉谱》,
《重编犹龙传》,
《重编龙虎经》,
《阐道论》,
《三教本末》,
《造化钳槌》,
《神隐》,
《太极》,
《丹髓》,
《庚辛玉册》,
《遐龄洞天志》,
《蓬瀛志》,
《玉宸玄范》,
《玄范行移式》,
《北辰奏告仪》,
《水火炼度仪》,
《禳五部仪》,
《玉枢会醮仪》,
《园堂仪》,
《水府拨幽灯仪》,
《祈天忏》,
《保命灯科》,
《肘后神枢》,
《肘后灵枢》,
《肘后经》,
《运化玄枢》,
《乾坤生意》,
《寿域神方》,
《神应经》,
《十药神书》,
《天地卦》,
《北斗课》,
《涉世图》,
《茶谱》,
《洞天神品秘谱》,
《神功妙济丹方》,
《注解道德经》,
《注解清静经》,
《注解大通经》,
《注解洞古经》,
《注解太上心经》,
《注解素书》,
《注解长生久视经》,
《唐圣祖传》。
刘基曰:元者祥迈等,妒中国道教之经典,皆天章龙文之书,琅函玉笈之典,时儒者多尚之,释氏归道者十有七八,祥迈
乃论胡主忽必烈,尽焚中国道藏经书,其令有曰:敢有收执片纸只字者,勿赦。自是中国道藏经书始绝,时值宋遇倾圯,胡虏乱华,离明有晦,幽阴侵阳,故也。
自靖康徽钦北狩,当金虏乱华之日,羌胡乃作,灭中国大道之书,至胡元二百七十二年之问,所作妖书九十卷,假以唐人道宣、道世、玄疑、智升、法琳等所作,而灭中国之道,其辩伪录有曰:使大罗玉帝魂惊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於三清之上,万天教主羞赧难神,九府洞仙惭惶无地,毁天帝,灭孔老,眨黄帝之恶,言不可尽书。盖黄帝乃继天立极之始祖也,老子乃唐之祖也,安有当时之人自灭时君之祖,岂中国人自灭中国之道,实辽金胡元之人所作。宋理宗端平间,因胡寇钞边,乃得 是书一二卷,帝览书叹曰:纵尔百千万卷,只以中国夷狄之道论之,其高下不待辩而可知矣。故纪灭道妖书名目于左:
《佛道论衡实录》四卷,
《续佛道论衡》一卷,
《甄正论》三卷,
《辩正论》八卷,
《破邪论》二卷,
《弘明集》十四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法苑珠林》内第五十五卷,
《至元辩伪录》五卷,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
正一诸品箓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延生秘箓》,一部三卷。
总二十四品,此录威御万魔,超腾九祖,欵真仙於蓬户,拜列圣於琼都,进职升阶,言功迁赏,精虔佩奉,感应昭彰。
《太上三五都功版券职箓》,一阶。
此箓职可进於仙阶,体不千於邪气,如有初真,先宜佩受。
《太上升真内教秘箓》,一阶。
《太上紫虚自然秘箓》,一阶。
二箓,箓诸天之隐讳,辅八景之玄枢,可以咀嚼太和,咏歌空洞,勤修妙道,克证仙阶。
《太上中天北斗七元秘箓》,一阶。
此箓总璇玑之奥旨,运斗极之玄枢,覆育群生,陶熔万化,至心佩受,景福大来。
《太上迁山破地九牛秘箓》,一阶。
此箓可以迁坟立宅,宾服土神,化三十六煞而为祥、使二十四向而献瑞,资扶至术,溥济群伦。
《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秘箓》,一阶。
此箓隐虚危之内篆,藏水火之元精,默运至神,潜消魔障,奉持不息,福庆无涯。
《太上正一金桥度化秘箓》,一阶。
此箓过度星津,辟除天狗,跻虹桥而无阻,吋熊梦以开先,永保后昆,益绵家庆。
《太上延生保命护身秘箓》,一阶。
此箓三元保命,五斗藏形,度厄扶衰,固神益算,至心佩受,福庆有余。
《太上正一解相刑六害神符秘箓》,一阶。
此箓解命中刑害、禳寡宿孤辰,谐吁夫妻,增延寿命。
《太上翻解五音咒诅秘箓》 ,一阶。
此箓解释冤由,杜除咒诅,怨结冰消,福龄川长。
《太上正一童子将军护身秘箓》,一阶。
此箓安身保命,剪祟除邪,翊护孩童,开通智慧。
《太上正一三元考召秘条》,一阶。
《太上正一斩邪华盖秘箓》,一阶。
些一箓,结蟠瑞气,召集众真,度厄扶危,剪邪辟恶,精虔修奉,永遂阐扬。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杀鬼秘箓》,一阶。
此箓总制群魔,部勒神吏,挥斥八极,剪诚万邪,志心佩受,卫正除妖。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秘箓》,一阶。
此箓凡疫毒流行,妖气传染,死亡相继,无地禬禳,宜受此箓,五瘟远却,永保安昌。
《太上洞玄灵宝预修九真妙戒秘箓》,一阶。
此箓义出洞玄,经参灵宝,悟九戒者超凡入圣,佩二符者出苦登真,俟他年运应灭度,证此日生前预修,福报无边,人天永赖。
《太上洞玄灵宝金录度命生身受度十宫束岳预修黄箓》,一部总二十二阶。
此箓重宣妙典,分隶真司。此日参传,无再三渎蒙之咎,他时证验,有十回度人之功。增福寿於今生,布津梁於异日,至心信受,妙利无边。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官东岳拔亡魂黄箓》,一部总二十二阶。
此箓洗愆拔罪,救苦度亡。谁无孝悌之心,必仗追修之典,代参秘笈,缴达冥司,顿令返照回光,便可登真受度,一忱孝感,九祖升仙。
《上清大洞回车毕道秘箓》,一部八卷:
《灵宝中盟秘箓》,一部八卷。
些二箓,玉清琼札,太霄琅书,内诰密言,中黄秘语,开明三景,混合百神,服饵黄华,卷舒元气,玉田花满,徜徉三岛,烟霞金鼎,丹成啸味,九霄日月,致虚抱一,飞步凌空。参受者仙藉登名,天宫进职,宿愆对九祖超升。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三五游玑洞阳天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玄一混成上阳神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七九飞仙紫阳真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护命保仙秘箓》,一部,
此四箓,神霄秘札,玉清真文。声动震官,克广好生之德,神司巽户,全持代恶之机。修之蹑景冲虚,用之济人利物,兴云致雨,馘毒除妖,笃志修行,靡不向答。
《上清三洞混一成真飞魔演化飞仙上阳五雷秘箓》,一部。
此箓括玉枢之徽妙,运金虎之神通,动荡威声,参赞造化,至心佩受,随事请梼,转乖珍而致丰年,禳天昏而齐仁寿,至诚勿怠,妙应无方。
《太上救赦登真受道金液炼形生天宝箓》,一阶。
此箓九龙示篆,十极垂慈,落灭恶根,疾除罪薄。若有孝子顺孙,欲超上世先亡,时刻升仙,功德无量。
《高上神霄敕赦宝章三元三官辅化宝箓》,一部。
此箓玉清敕赦,三官分治。佩受之人,灵官天丁护卫身形,应有阳诛阴谴,赦恩所到,悉令清争。或为先亡参受焚缴,即遂超升。
《灵宝升玄济度血湖保生真箓》,一部,
《灵宝升玄济度血湖拔亡真箓》 一部。此箓元始流传,元皇敕赦,地有血湖之狱,经传陕石之名。凡世女身难逃生育,或前身恶果,或现世冤仇,落孕伤胎,珠随蜂碎,身辞阳世,魂堕阴池,若有信女早发善心,躬参宝箓,或孝子顺孙代为参受,即得书名玉箓,削籍幽官,现居人世,福寿增崇,异日冥途逍遥无碍,济生度死,功德无边。#p#副标题#e#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主管龙虎玄坛金输赵元帅秘箓》一阶。
此箓玉府玄机,金输秘典,自祖师炼丹於龙虎,而元帅下镇於玄坛,八王配八卦之神,五虎奋五方之勇,兴云致雨,拔厉除邪。敬而奉之,则保己宁家;体而行之,则济人利物。既崇香火,宜佩灵文。
《太上正一赵侯驱邪辟瘟正窍秘箓》,一部。
此箓正窍灵文,真形宝篆。七十二侯之毒,不令而消;二十四黑之魔,闻风即遁。延生保命,护正除邪,神化无方,所宜佩受。
《太上九天玄女斩邪秘箓》,一阶。
此籛恭行天律,部领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阴午酉,出没岩穴,蟠踞山林,窥阚家庭,损伤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扫除,福佑生人,肃清魔魅,至心佩奉,感应无方。
《高上太洞九天开化文昌司禄紫阳宝箓》,一部。
此箓九天奥旨,七曲灵章。秘於紫阳云锦之囊,出自天真皇人之笔。宏敷道妙,益阐儒风。佩之者,心地开聪;悟之者,性天顿彻。桂籍名标,棘围神助,文学之士,笃志参传。
正-诸品仙经
《上清太洞三十九章真经》,一部九卷。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经》,一部六卷。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妙经》,一部六卷。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宫束岳预修黄筹妙经》,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宫东岳拔亡魂黄箓妙经》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灵宝九真妙戒金箓度命妙经》,一部。
《太上灵宝济度血湖真经》 ,一部。
《太上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一部。
《太上三五都功二十四治祭酒真经》,一部。
已上真经,丹台玉笈,云篆天书,太上所宣,天师所受。经乃条之体,箓乃经之用。可相有,不可相无。既参法箓,更佩真经,体用一源,人己兼善。
天枢院品秩
天枢院,右右大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干天枢院事,从九。
天枢院,左左大判官,管干天枢院事,正九。
天枢院右左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天枢院事,从八。
天枢院右左领兵执法真官,主管天枢院事,正八。
天枢院掌籍法仙官,同会书天枢院事,从七。
天枢院领籍法仙官,食书天枢院事,正七。
天枢院斩御邪使,同行天枢院事,从六。
天枢院考召伏魔使,同行天枢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大夫,行天枢院事,从五。
上清翊卫仙士,同知天枢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执法真士,同知天枢院事,从四。
九天通真仙士,知天枢院事,正四。
九天执法仙士天枢院副使,知天枢院事,从三。
九天洞真上仙天枢院副使,同判天枢院事,正三。
九天洞阳上仙天枢院使,判天枢院事,从二。
九天洞阳上仙天枢院大使,判天枢院事,正二。
九天洞清上佐,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洞灵上佐,兼枢机内外事,正一。
驱邪院品秩
驱邪院右右次判官,南昌受炼典者,伺管今驱邪院事,从九。
驱邪院左左大判官,管干驱邪院事,正九。
驱邪院左右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驱邪院事,从八。,
驱邪院左右领兵执法真官,同主管驱邪院事,正八。
驱邪院掌籍法仙官,同余书驱邪院事,从七。
驱邪院领籍法仙官,会书,驱邪院事,正七。
上清真士北极斩御邪使,同行驱邪院事,从六。
上清仙士北极考召使,同行驱邪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仙士北极伏魔使,行驱邪院事,从五。
上清姗卫仙士九天游奕使,同知驱邪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仙士九天纠察使,同知驱邪院事,从四。
九天太华司勋九天采访使,知驱邪院事,正四。
九天灵阳司勋,同知驱邪院事,从三。
九天洞阳上佐,同判驱邪院事,正三。
九天洞灵上佐九天御魔使,判驱邪院事,从二。
九天执腾仙曹一九天伏魔使,判驱邪院事,正二。
九天金阙,对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阅令,判泰玄都省兼柜机内外事,正一。
玉府品
上清箓事五雷院右右大判官,同干雷霆都司事,从九。
上清箓事五雷院左左大判官,干雷霆都司事,正九。
上清箓事五雷令上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从八。
上清箓事斗中六通掌都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正八。
上清箓事掌籍法,主管雷霆都司事,从七。
上清司命南宫右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正七。
上清司命玉府斩御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从六。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考召伏魔使,同知雷霆都司事,正六。
上清司命玉府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从五。
玉府真士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正五。
玉府真士五雷使,领雷霆都司事,从四。
玉府仙士五雷大使,领雷霆都司事,正四。
神霄玉枢副使,同判雷霆都司事,从三。
神霄玉枢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三。
神霄玉枢御魔使,判雷霆都司事,从二。
神霄玉枢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枢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内外事,正一。
神霄品秩
太平辅化典者,神霄传吏,从九。
平辅化仙士神霄执法仙官,兼西台风雨吏,正九。
太平辅化仙士玉天洞景法师,兼紫微掌法,知南北二院事,从八。
神霄宫掌籍仙官兼紫微侍卫,正八。
玉府校籍,会书南北二院事,从七。
神霄校籍,会书南北二院事,正七。
神霄玉府两宫校籍金部尚书,会书南北二院事,从六。
神霄官掌法上卿木部尚书,同知南北二院事,正六。
神霄宫驱邪使水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从五。
神霄宫伏魔使火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正五。
九天翊赞真士土部尚书,判南北一院事,从四。
九天翊卫仙士,判南北二院事,正四。
九天侍卫真士五雷大使,判诸司府院事,从三。
九天执法真官玉枢大使,判神霄玉清玉府事,正三。
九天侍卫仙官神霄玉枢都督使,封神霄玉府事,从二。
九天执法仙官神霄玉枢伏魔使,同知雷霆诸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正一。
女阶仙秩
左右侍争女,从九。散花素女,正九。
左右侍妙女,从八。侍香灵女,正八。
左右真灵女,从七。掌善玄女,正七。
崇辅真玄女,从六。神玄真女,正六。
侍靖玄真女,从五。侍真素女,正五。
上智妙仙女,从四。上玄仙女,正四。
上清内院捧香玉女。
侍香玉女,知紫微内殿事。
璇玑斗府掌籍琼真,同知紫微内殿事。
昔天师受录女真,皆有天妃天嫔之名,今授箓者不敢擅用,止以女称,但干碍妃嫔等字,并不许迁补。
一、初阶一年,救度十人以上,自右判官迁右大判官。又一年救度十人;迁左判官。又十人以上,迁左大判官。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八品。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七品。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六品。又二年救度三十人以上,迁五品。又二年救度百人以上,迁四品。又三年救度百二十人以上,迁三品。又五年积十二功,迁二品。又十年积百二十功,升一品。自三品以上系极品,非可轻受,自是功高行着,仙籍纪名,非品格
可述。
一、前项年内,如年内功多,即该双转,但不得过两官。如功多不愿受迁转,许回补将吏。
一、如年内若无功无过,守职如旧。
一、如年内有功有过,止可自赎。
一、若虚度岁月,有过无功,将吏无有,自劾校录难私,所当自劾,况可冒进乎?
一、救人谓之功,积德谓之行。所谓一功,约有百人也。折分计算,救十人以上,可谓一分,为国延寿,及解大难,事关利济,折二功。为民祈晴祷雨,驱除虫蝗,解除大疫及禳水火,利及民物,折一功。强祟盘错,显形现迹,众所不伏,能绝其根,折一功。非此色,目一分以上,轻重推折,为人消灾请福,醮功克就,或炼魂解冤,为民请命,报应分晓,委实利济,折一功。非此色,目以轻重推折。救产难,母子全活,折一功。母子一损,自一分以上比折。其该载不尽,各以理推折。
一、兼行中天院、太极院、伏魔院、黄录院、太清院、紫庭院、南昌上宫,受炼司及诸院等法。
自九品至七品,称兼主管某院事。
自六品至四品,称兼提举某院事。
自三品至二品,称兼提点某院事。
九品以上,兼南昌上宫受炼典者。
五品以上,兼知黄箓院事。
自九品至七品,带统摄三界鬼神公事。
八品至七品,带提点三界鬼神公事。
七品以上,带提举城隍司。
六品以上,带提点九州城隍司。
五品,带节制岳隍兵马。
四品,带都督岳渎兵马。
三品,带节制九天兵马。
二品带,纠察三界鬼神,判洞天福地靖庐事。
一、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许补从九品。其正九品,未受录人不许任之。
一、凡行斋醮,虽有他品,复而未受,都功箓无祭酒职者,誊诚不达。
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许任之。
五品以上,不受洞渊箓,不许任之。
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许任之。
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许任之。
一、法与箓相须,不可相违。
天心法,宜受都功箓。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箓。
灵宝法,宜受紫虚阳光箓及灵宝中盟录。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箓。
天枢法,宜受上清回车毕道箓。赵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赵侯箓。
一、天心乃万法之祖,都功盟威,总二十四品,先可进受。
一、南北二院,谓之文阶,雷司谓之武阶。初真先宜参文由入武阶易,武阶入文阶难。
一、五雷者,天雷,上天侍卫之司;神雷,雷霆号令之所;龙雷,海藏之拱卫;水雷,雨泽之所司;社令雷,则名山大川精忠血食之神。上奉帝命,下亲民事,可以指役也。
一、四司者,玉府五雷使院中,有 玉府五雷使院真君,乃雷之主,专司玉枢五雷院;及雷霆都司,主行刑掌;蓬莱都水司,专司水泽。三司皆总於玉府五雷使院,诸解送刑狱,毋得僭素於枢府,止於雷霆都司,其五雷使院额,毋得妄用。
一、初真受法,须择当代明师,行淳学正者拜之,师亦当择弟子,委有道器者授之,先召保官保盟,斋诚申状,取保应分晓,方与依式,奏申,拨度授以神霄照帖及版券等,次与设醮,谢师受将归坛。
一、如年内有功,合该与循资升擢,即召同品法官保状,缴申度师如前,奏申付度,非可慢亵,若师非正学,弟子躁妄,苟简行之仙籍,未必纪名,则天将不临,惟淫祠下鬼,纂名妄兴灾祸,真司检察,贻罪非轻。
一、初真受法,有功及迁转既投师传受,仍须详述始末、年月、师资、姓名,所职某法,所积何功所迁该何品秩,具状投嗣,教天师正一玄坛,敷奏给帖,庶得玉籍纪,名神人皈仰,其或不揣,己功蜡等,以夸世及不务投师、辄便诡撰阶位,妄加升擢,及有不经师付,谩写职阶,视同虚文,有误玄坛,敷奏给牒,有何效之?科律照然,戒之!谨之!
斡运造化章
三五飞步罡品
师曰:三五之秘,夫岂易知?自一生二,二生三。盖三气分而三光明,三光明而三才具。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备而五行全,五行全而五星明,五星明而五岳峙,是以在道则为三清,在世则为三才,在神则为三元,在人则按三部,又在道则为五老,在天则为五星,在地则为五岳,在人则为五脏。人有天地,貌分阴阳。气道备一身而兼有之,自不能使三田孕秀,五脏纳灵,则去道始远矣!能修之者,三田聚宝,五气朝元,魄制魂拘,神全气满,是谓仙道贵生也。不修之者,使三魂为三尸,五气谓五贼,五贼为五苦,是鬼道贵终也。是以天地之问,人为万物之灵。故手指足履,莫非合真,步呈之法,所由生也。夫步呈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一切鬼神转旋天地,一步一指、一转一旋,造化中全,神明在左,故一步象太极,二步象两仪,三步象三才,四步象四时,五步象五行,六步象六律,七步象七星,八步象八卦,九步象九灵,乃万呈之祖也。
师曰:禹步之法,世皆失其真也。盖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之不专,故多不验。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枢要。总河图错综之数,岂可轻视为寻常,但所传差误,而不能变化通灵,余今特正其讹,以传其直。
师曰:一气分三,号玄、元、始。三气分判,则立三才。人身象之,清浊之体,分为三部,部各有神,亦日三田。田各有宝,故一而二,二而三,吾身之真也。总谓之三元。元者,大也,首也,故《易》、《乾》卦谓元者,善之长也。
师曰:二五之神,贯通天地,总归一身,运用之间,有生克制伏之法,应期求禳谢则相生,制伏驱治则相克。凡步歪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迹履也。
师曰:五行之祖气,是为五老。老者,始也,祖也。引五老之精为五星,流五星之精峙而为五岳。配人之身,是曰五藏。上应五星,中应五岳,故神住其间。#p#副标题#e#
五行五德相生,木生火;
五行五气相杀,金克木。
上元属天罡
步上元罡咒:步天之精,役使万神,上元蔽身,唐宏将军,辅吾正气,辟伏魔神,敢有害我,还着本人,邪魔见者,化作微尘,急急如律令!
中元属人罡
步中元罡咒:步人之精,长阳消阴,强我三魂,灭鬼除精,祸不能及,灾不能侵,中元隐影,葛雍将军,领兵千
万,来卫吾身,急急如律令!
下元属地罡
步下元罡咒:蹑地之灵,人道安全。天回地转,上魁下乾。阴阖阳开,正气绵绵,鬼不能害,人不能伤。天为我盖,地为我载。敢有加害,押送魁罡,下元藏形,周武将军,随吾所到,速卫喜真,急急如律令!
师曰:凡有制伏凶恶,克代灾危,当先步上元罡,顺例返毕,再入中元罡,次变为下元罡,若有制伏凶恶,则又变五行相杀歪,克制天龙,鬼神随心感召,万无失一,秘之!
五行相杀罡
师曰:凡有制伏凶恶,克复灾危,则步此呈。谓水能克火之类,故临时加治也。如制伏火殃,则步金步水,至火制之,余皆仿此。如后学未晓,则准步成罡而已,不必增损。
咒曰:五行相灭,土水相绝。水火相灭,金木相伐。鬼妖见者?斩头截脚。魔王恐惧,上下推裂。敢有犯者,永沉幽穴,急急如律令!
此罡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此制伐则用之。
五行相生罡
木师曰:相生罡是木生火也。一生一煞,皆按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计,一十五步三五之道也。
咒曰:五行相生,万事吉昌。水木成就,火土相得,金木同行,祸变为吉。鬼不能害.-人不能侵。死者复生,枯者复荣,急急如律令!
禹步九灵斗罡
日月明,乾坤配,吾从天蓬入天内。略过天冲逢辅退,反归天禽与心对。抱天柱兮任英会,斗道通兮鬼道溃,急急如律令!
师曰:豁落,斗也。乃谓之小三五罡。世多不知其详,亦以习见为常,不知其玄妙也。此罡可伏狂邪,指挥鬼神,破庙等用世多,返用之,今正误矣。
斗要妙兮十二辰,乘光明兮威武陈。气仿佛兮如浮云,七星变兮上应天,知变化兮有吉凶,入天宿兮度天门,合六律兮持甲乞,履天英兮乘天任,清泠渊兮可陆沉,倚天柱兮拥天心,从此过兮登天禽,倚天辅兮望天冲,入天内兮出天蓬,斗道通兮刚柔济,添福禄兮留后世,出幽冥兮千万岁,千鬼万神自回避,急急如律令!
师曰:此罡世所行以出斗入斗,相反用之,所以不应,今特正之则可以役使鬼神,驱邪魔道。秘之!秘之!
金光范围罡
师曰:凡登坛阐事,存己身为神禹,口念咒,手拾诀,从玉文起午文终,足步罡,遍履天地之内,金光绕身,化形制魔,口作啼吟咤璃之声,存面前虚空中有紫炁一团,须臾见青炁自天而下,冲开紫炁,忽见云中有金殿楼阁,心叩头,三礼朝谒,请奏如仪。
步此罡,当念金光咒,一句一步。咒毕,仍加斗罡。
禹王三步九迹
是师曰:存己身立在禹凿龙门之上,在风霆云气之中,承上帝命,左手玉诀,右手剑诀勑召万神,随事发遣。
埳诀
师曰: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诀各不一,罡诀有七百余目,今所用者不多,四维八方,自四指根逐节数,共十二目,以按十二辰,於内又分出八卦、七星、九官、三台,各主其所行之事,又当约而言之,惟中指中文为玉清诀,侧左为北帝诀,名大煞文,此二诀总三界万事,宜按行之。
叩齿诀
师曰:凡叩齿者,是集真而集神,凡人体炁散,心炁耗,真炁不应,须用集之。所以叩齿者,击动天门而神炁应,故左叩为呜天钟,右叩为击天磬。凡制伏驱降,用之,至於当门齿,上四下四,共八齿相叩,谓之呜法鼓者,所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上下三叩,成二十四通,谓之呜法鼓,常当知此。
入户诀
师曰:凡立坛有户在东南,乃巽地户。若靖中入户,则以靖门为户,举步从此入,先於巽上叩齿十二通,心三拜,右足先进,左足随之。先存功曹使者四人,龙虎君二人,立左右。又存满室青黄白三色云炁,次存香烟成五色,气直上至金阙前,次九拜或心拜亦可。
烧香诀
师曰:先以左足入户,勿得回顾, 回顾则致邪。当一念寂然,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功曹玉女乘
吾五脏五色之炁,竟上三天,当一举思之,更无滞碍。觉身中燠燠然微暖,是真炁合德也。凡烧香,并令烈火,次多捻香入炉中,谓之费香。丰者,多也。令烟炁猛一举上达,无留滞。若香烟虱断灭,火力微眇,不能超真达灵矣。应
捻香尚左手,左手者,摩手也。右手亲秽,不可拈香也。
奏香诀
师曰:当存心无外思,内无杂想,只见目前皆是真光梵炁,紫碧之炁弥满前后,一切不思,直上十方,香十方,真炁下映,与香煅接於炁中,仿佛见无鞅真仙官君,细雨密雾,来降各方。次至洞案前,见香成五色,功曹符吏在空中,已身恍如升上三天,亲见三清玉帝,叩齿三十六通,咽掖九过,然后依科行事。师曰:初阶入道,性易流荡,则心疑,不可示以繁文也。於简易中存观,妙在不言之表矣。若能进品升玄,自此而至嗣宗,神仙不难学也。
启奏诀
师曰:凡启奏,治病,行符,先存上丹田元始,中丹田道君,下丹田老君。次三宫三真,并如己形。先存下丹田内君,与心中道君合而为一,立在顶中,如金殿中坐,己身跪拜,密奏所行之事,立有感应。
朝真谒帝诀
师曰:一小兆凡人也,饮食男女,其欲与人不异,今乃得佩箓行法,称为法师,或星冠霞倨,欲似仙圣。盖心未宁一气,仍肴乱淫爱,触秽荤污,躁腥,当知若何可以谒上帝於虚无之表也,苟无清明之法,则不能感格,反以招愆耳。故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亦可以事上帝,此之谓也。
斋醮对越诀
师曰:凡醮中朝谒,须按仪式,及身与心混融,常存见金阙於高穹之上,己身不觉在坛,惟觉在九霄之上,凡口诵心存,绝一切妄想。如此则大有感格,非止外仪也。
祈请诀
师曰:宜於常时数数点检,己身入靖,默坐,不思凡俗之事。气宇既定,顶中虚阔有金楼玉殿,见天尊金容坐其中,久久存之,觉真炁映顶门向内微热,此常时诀也。有事之时,亦如之存运己身,恍然跪于天尊前,默祷所祝之事,万无不应。此宗师节文,训后学之士,初阶,此乃升堂入室妙诀,宜秘之,毋泄凡俗也。
书符诀
师曰:书符者,惟要心定,不思外事,又要点纪散形,庶几下笔时神不走,炁不乱。若对本念诵,下笔成符,眼动意随,心驰笔乱,必不能感应。须心与符一,符与心俱,取炁不必回顾,吹炁不得作声,下笔书符谓之自传喜神,盖言心定而端的也。后品亦言之甚详,凡初阶先宜知此。
玉堂直指
师曰:玉堂乃天心祖法之内秘,
万法之所宗,三界所仰,自汉天师以来,独传心印,别无杂术,惟正而已。正者,不邪之谓欤。天以正而覆焘,地以正而载持,炁以正而运行,鬼神以正而役使,人以正心而正身,心不正则邪念生,六欲起,流为禽兽,沉为鬼爽。在世不正,身为奸邪,为悖逆道,不可入真仙之阃域也,今玉堂大教之出世,原於正一天师。正则不邪,一则不二。嗣吾教者有五等:凡在世厌尘希真之士,初入坛受天心正法十卷,行之三年,无轻师慢道之心,无始勤终怠之念,则许再诃,受阶七品,行及无过,进二品,佩玉坛正品印,受高奔玉京,行及一纪,验得即非编庶市井庸流,及不是舆台皂隶、刻胥虐吏及非是宫观愚蠢窃食,方许传付无上宗旨,二十四品并三奔宝箓、玉堂三景之印。玉景升堂之印,为嗣教支师。支者,分派别流之谓也。此传不限名数,但系有官君子、儒墨俊士,皆可佩持,禁传市井道流也。今世道流多是无告困极,四民不收,始投名进纳黄冠,盖非本心入道,恐轻贱玄文,遗失秘旨,罪罚不赦。已上系四等。传度。独於第五等系的传系,代嗣师惟正传一人,付二十四禁典玉书,付宣和斩邪剑,降真制魔之印,经三十年方许传代,今以初品初阶传度,其文省,其用简,人人皆可奉行,亦可望洋於玉堂也。登坛之日,弟子肘步赍,信誓词,虽官高位贵,不得慢真侮道,当九拜盟坛而受也。从此佩玄旨,不违师旨,自此登神仙路,入希夷之门也。若或不遵此训,妄传轻受,则三官纠愆,四司录过,天司示宪,七祖受报於风刀考身,充役於长夜,万忏不洗,千真难赎,在谨於传付而已。夫行初品宗旨,口传心印计二十事:
一、日当虔谨修习,渐与世事相疏,不得混同尘俗,作诸不执事,久久戒行昭着,当次第传度也。
一、存服郁仪结璘之炁,惟勤於存运,久而真炁灌注,嘘呵成真,不待容心,而鬼神畏服矣。既受法已毕,当以大道为宗祖,动心正念,勿起邪心。
一、每旦习诵真经秘咒,蚤作奏香,默而存之,不得出声,惟心相应,不可以事夺而失其常规也。
一、遇有凶邪恶祟害民者,当一准正教,务在必行。若有畏心及有谄心,反求告於鬼神者,是执心不专,得罪至大,三官纠罚,不赦不原。
一、当以正念役使天神将吏,不得稍用血食,以杂灵炁,违者三官罚罪。
一、当以三光为主。盖三光者,天地之眼目,阴阳之根本,造化之宗祖。当存心运真,与帝真三景相混为一,不惟制伏三界,束缚魔灵,则自己身有光明,万神畏伏,辟尸逐病,得道长生,以入仙真矣。
一、日存三光而服炁,夜间存斗以斗呈使身与神为一,神与身同炁,神炁混融,方可为嗣教之士矣。
一、当先行三八谢罪之法。凡半月一节气,当出身中官将,拜表存修,如本法行之不息,则身为无过之人,始可言嗣玄教。
一、每日服三光符,以俟感应。
一、戒在淫怒,常以慈善应世,割己周人,不得攻师伐本,妒贤嫉能,口是心非,嚣讼争斗。素或有之二截自今日改行率德,常以一念,远财利,去奸谄,寡色欲,持斋守戒,为心也。
一、凡奏香时,存五色炁,自五藏出,结为华盖,上通空玄,上帝在空中仿佛瞻见,如此则所奏必达也。
一、凡书符当入室存定,染笔成符,闭息心咒,不得作声,握固勃然,有勿犯之色,身正而心正,心静而神应矣。
一、当以一真合道,当离一切外事,勿得千心见物,莫生贪念,当思世事无常,惟道长久,当在一真则虚无当应一灵矣。
一、每出入,当存天丁将吏、功曹玉女,右左罗列座下,邪不敢侵正,炁纵私动止,存之如故。
一、如每月十直、庚申、甲子,本命三元三会,朔望八节五腊,当异寝思真,常能各居,敬如宾友,则尤为至妙。
一、不得内蕴狡贼之心,外示慈详之态,不得贪非己之物应,营求当以义合得之,违者许自省愆,改行谢过,不许重犯,忌之。
一、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