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道教历史悠久,曾经对苏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苏州市道教协会成立于1986年,目前全市依法登记的道教协会有5个,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48处,教职人员130名。近年来,苏州道教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道教宫观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规范苏州道教事物管理,引导全市道教界加强宫观管理。
图为张凤林道长参加第四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福泽中华•国泰民安》祈福法会
道教之音就宫观管理模式的创新采访了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道教协会会长张凤林道长。
小编:张道长您好,苏州道教协会成立于1986年,至今已经28年了,那么苏州市道教协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探索宫观管理新模式的呢?目前的状况如何?具体管理方法是什么?
张凤林道长:苏州道教协会在2000年针对道教协会“对外挂牌子,内部空架子”没有能够将桥梁纽带的作用发挥出来的现状,大胆的对协会指导宫观创新改变为协会直接领导宫观,我们称之为“直属宫观管理模式”。目前苏州有直属宫观12处,设立宫观管委会8个。
“直属宫观管理模式”的具体管理办法主要分为四点。
第一,道教协会有权决定宫观负责人的任免。直属宫观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道教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决定并任免,管委会其它负责人在尊重民主的基础上,上报道教协会同意,报该场所的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加强宫观财务管理。道教协会设有主办会计一名,宫观设有出纳会计一名,宫观的一切财务都必须登记造册,统一管理,每月将财务报表送到道教协会审核。直属宫观的大额财务支出、涉及大额资金的合同签订都必须经道教协会审核批准。
第三,道教协会在不断完善《协会章程》和《宫观管理办法》的同时制定了《直属宫观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任命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第四,道教协会在加强直属宫观的人事和财务管理的同时,道教协会将宫观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承揽下来,统一解决。如道教教职人员的社保及退休养老问题,而且在全国道教界率先实行了《老道长退养制度》、《道职工社保、医保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此外我们还制定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教职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
小编:经过了十数年的实践,直属宫观管理模式在苏州道教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这些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道长:我们在实行直属宫观管理制度以后,很快就理顺了协会与宫观之间的管理关系。使得道教协会会长与宫观管委会主任之间的关系、分工十分明确。而且,在这种制度下直属宫观的发展定位进一步细化,做到了各宫观定位各有不同,宗教活动各有特色,文化发展各有侧重。比如在宗教活动上玄妙观每年以烧头香、接财神为主的宗教活动,而城隍庙则以春节送福和中元节祭祖为侧重点;在文化发展方面玄妙观着重开展道教养生功夫培训班,免费向信教群众传授道教养生功法,城隍庙则成立“慈爱功德会”以道教慈爱精神服务社会,而玉皇宫、高垫庙则是在文化艺术等方面弘扬道教文化。
同时,采取直属宫观的模式,道教协会能够整合全市的道教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攻坚,进一步推动宫观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弘扬等工作。近年来道教协会完成了玉皇宫、真武观、悟真道院等一批道观的新建、扩建工作。并开办了由协会主导的统一招生、安排场地、设置课程、聘请师资、扎口管理的青年教徒培训班。
在文化弘扬方面,道协择优录取了优秀的音乐人才,成立了以挖掘整理苏州道教音乐为主要任务的道教姑苏仙乐团,乐团曾走访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好评,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也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属宫观管理模式还可以促进道协综合各方因素,解决影响道教发展的疑难问题,融洽与信教群众间的关系。
小编:张道长,我们知道您在苏州道协主持工作已经多年,那么您认为当下我们道教界还存在不足呢,又将如何解决呢?
张道长:我认为在现在这个阶段,与其他各宗教相比,道教的人才十分匮乏,道教徒的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如果道教想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继承与弘扬,就必须面向社会、广泛的收纳和培养专业人才。
其次,在现代自然科学认知背景和学术环境下,道教的发展需要在革新教义上作出努力。按照“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导下,对历史遗留的道教资料进行去粗取精的大胆梳理。
再次,在继承传统教制之外,根据时代要求、结合法律法规制定符合社会实际的新教制。比如对道教服装的继承和改革。
然后,道教往往以“行不言之教”为传统,但是现代社会“酒香仍怕巷子深”道教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因此道教文化的宣传及其重要。我们要通过讲经布道、著书立说、印赠善书等形式向公众介绍道教文化,充分利用如道教之音这种网络形式或微信、短信、影视广播等新媒介传播道教文化。
最后,道教的发展要充分发扬道教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立足道教慈善文化的特点,加强对社会公益的投入。如开展以道医养生为主题的公益慈善活动。
道教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时代相适应的,在当代大环境下,道教正面临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最好发展阶段。我们只有充分做好人才培养、教义革新、教制建设、文化宣传、社会公益等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动道教健康有序的发展。
(道教之音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