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也称冬节,长至节,养生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华传统节日。养生节是道家对冬至的内称,上古的过大年就是从冬至开始。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先贤们就已经用土圭测量仪,测出了冬至,制订出的二十四节气中最早一个节气,也称节令和节日。过冬至节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一直相沿至今,《清嘉录》为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班固的《汉书》中还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由此可见,古时冬至这个节日十分重要,既要祭祀祖先,又是上天赐予的吉日,理应庆祝。是最先测出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节气。上古先人们过大年是从冬至开始。
冬至曾是古代的法定节假日。《后汉书》写道:“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在这天皇帝会给大臣们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汉唐时期已盛,那时在冬至这一天,无论朝野上下,宫廷内外,皇帝官员,贫民百姓都要静心,亲朋好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庆贺冬至。
庆贺冬至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祭天地神灵和先远历代宗亲。民间人群或在道观庙宇或请道长来自家设坛歩道,人人沐浴净口更衣,来渡过这重大的全年笫一天及笫一个节日。笫一个节气也称节令。其目的是借天地神灵之灵气,祷全年吉祥。这就是古时先人冬至的过法,也是对冬至产生的纪念庆贺形式。礼仪隆重讲究。都要尽心庆贺,欢乐过节。
一,冬至过大年序幕
冬至是元始天尊的圣诞日 。在道教敬奉的神中是第一位,元始天尊全称是“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二十四节气第一节气是冬至,道教将冬至定为元始天尊的寿辰日,是多个开头的大汇集。冬至是全年阳气回升的开始之日。民间也流传“冬至就是滞住了”,是冷暖两种气候的分界线。是日最短夜最日长的一天。从冬至的到来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夜短日长的回归。老辈们常说,“过个腊八长一大扎,过了年长一弦及一门栏。”这句民谚说的还是日夜长短。元始是最先的开头,大年是全年的开头,冬至节气是阳气回升的开头。道家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地发明创造,尊重大自然,科学地应用和总结自然,从大到无边,小到人们生活中的吃住行的细微自然,都有道上的包罗存在,这就是道教尊称的"道法自然"之理。因此道教以“元始”为中心命名了天尊圣号,冬至节就定为元始天尊圣诞日的大节日。在冬至这个大节日,是多多个大亊开头的喜庆日子,自然成为道教的吉祥道场日,其中的章法历律很多。光在圣号的每一字中就涵盖了自然之理和律。道教庙宇宫观里全天第一坛经,即《玄门早课经》中的第一部的第一句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便是道祖老子对大自然从元始的无,至运行发展到现实的有的总结,是对一个大自然大宇宙的精典概括,人的小宇宙就是这个大宇宙中的万物中一分子。先哲圣人多次讲到“天人合一”。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祭天地供神灵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即与苍天沟通,向神灵祈祷护佑世上众生,在此万物就在道祖所言的哲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天理。也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道教宫观过冬至节自然就举办吉祥道场。道场也叫法会,或打醮。冬至节的斋醮科仪有设坛诵经,敲打念唱,踏罡步斗,经师乐师,高功人人合坛一气,在《太极韵》和《澄清韵》的启动中开始了全坛的演教唱赞丶敬神诵经等系列活动。其目的是给万民祈福迎祥,这天,各宫观有三清天尊神位的自然上供,上供有五品供即灯丶香丶水丶果丶花,还有上大供也称全供即上五品, 另加馍 、饼、菜和各种干鲜水果,忌上梨和黑枣。三清即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没有三清神位的庙宇,要设上三清神位,或是只设上清元始天尊的神位,新设神位还要有请神的科仪。其中有“洒静荡秽,安神上供”等科仪。修行人在冬至这一天的子时,开始打坐修真,这个晚上不睡觉。辟谷三天或是一周,有四十九天的,百天的。用内家功夫的灵感反馈,要预测一年的自然天象,这是气象预报的前身。
笔者儿时,也曾端坐在父母膝边,有家大人的指点,默念着妈妈吿给的密诀,随妈师意念,上百会开天门与苍天沟通,盘双腿接地脉聚吾精气神。在玩耍的小坐中,还偷看妈妈和婶婶、大伯、父亲他们到底在干啥?每每准是被妈妈的一个手势制止了初现的小动作。2001年至2010年访道大同市玄真观,原大同市道教协会所在地的玄真观当家刘崇尧道长,每到冬至,玄真观办道场,刘当家领众打坐。我只包有体验一把道门玄学而问道苍天和大地,呼吸用了体育运动学的原理,意念中出现幼时妈妈说的话。还记录了刘当家告诉大家:“要道法自然,顺乎自然,别刻意。冬至是全年开头,从开个好头做起,全年通顺,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得道悟道,各人有各人感悟,人人都是快乐无比。”道长们各有不同使命,他们的冬至打坐,仍要预测来年的自然天象,以此天象而推测来年降到人问的或福或祸或病或灾或利或吉。道学,国学包罗万象。这里应验了道祖言的“人法地。地发天。天发道。道法自然”。在此提到此些,也只是国学文化的一个支脉。
过冬至节气, 民间在这一天也要观天象,根据天象来分析全年的气候,再向天地神灵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笔者幼时也曾随家大人在二十四节气的几个重要大节气中,给家大人打个小下手,干些搬砖,传递些绳索之类的小劳动,长辈们在自家房顶上垒好不同图案,立好标杆,在不同节气的同一个时刻,观察太阳影子,并记下那天风力的大小和阴晴等等天象,来分析预测来年全年的风雨雷电气象。根据全年气象来安排自家来年的大秋植物和夏田小杂粮种植计划。中国是农业大国,历代的农家人都有适合居住当方天地之间活法,先人创出的历法,二十四节气等等的自然大法,农家人都在实践中应用中。冬至就是应用至今的节气之一。笔者认为这正是道教老子教祖在2000多年前就给总结好的“人法地 。地发天 。天发道 。道法自然”。将“天人合一”也称作“天地人合”。
#p#副标题#e#
二, 冬至吃饺子
隆重的过冬至,那固然是要吃好。全年头天天,道教称为养生节。养生节就要养好自家生命,从吃饭中之王饺子吃起。饺子,又名扁食,因外形像耳朵,耳又称角耳,饺子也称饺耳,饺子借了角耳的音和形,这就是饺子名称来历。
冬至吃饺子,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时,当时处于灾荒时期,万民贫病交加。医圣张仲景在官署大堂,为民看病,上堂看病人数日增,张大真人的恻隐同情心也日增。他总结了前人看病验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于是他放下官帽全身心的从医。他选的辞官日子也是冬至,从冬至这一天起,张仲景真人成为专职的医师,为流传的瘟疫伤寒和冻伤等各种病患人群搭建了草棚即一所规模很大的医院,垒灶架锅,熬药煎汤,其中有熬煎羊肉,内加多种防寒去湿化冻的中草药,用和好的面捏好皮面,包上煎好的肉和药捏成角耳状即饺子放进汤中熬熟,连汤带水连吃带喝的从冬至吃到除夕,对未冻伤者起到防治作用,把有冻疮的病人治好了。吃过饺子的人再未有过冻伤。
医圣张仲景真人的弃官行医和吃饺子都在冬至节开始。中国古先圣人就是这么先进和高明,这种既治病又当饭的食疗,就是道家研究的养生法中的一支。因此赐张仲景为医圣 ,这便是民间和道教敬奉的一尊医道真人即神。封医道真人为神的还有扁鹊、华佗、孙思邈等,据传共有十几位古先名医备封为神。
三, 冬至 “搬东”
雁门关外过冬至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请女婿吃饺子,称为"搬东"。
旧时的生活,民风民俗中,嫁出的女儿们到了秋收之后,一年的地里劳作完成了,大约在寒露和霜降之间,女儿们回妈家避冬,是住妈家的时段。
在幼时记忆中,那几天临街路边住的人家,眼前总是出现来来往往的人流。这支人流是女人多,男人少,步行人多,骑毛驴的少,坐马车的人更少,自已走回的多,丈夫送的少,也有妈家人搬的。她们穿着中式花棉袄,大裆裤子,挎上花布包袱。那时的包伏是一块四方布,打好结,用小臂一挎,里边放的是婆母给安排的针线活。大小长短粗细各异的针和钱,有捻麻绳料,要纳的鞋底,绣花鞋帮子,样子,鞋垫等物,这其中有公婆的,有小叔姑的,带回娘家去完成这堆活。丈夫的也有也沒有。乡谚云“十个女儿十一个贼,还有一个老毛贼”,那时富裕的婆家,给她丈夫按排的有点没点,婆家穷的就干脆没有。女儿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娘家既疼女儿又怕没面子。当妈的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女儿安顿齐楚,这位老毛贼就是“没出息的妈”。谁当了也不相上下吧?这就是过去女儿避冬住娘家。住到腊八后送灶前才回婆家。这其间有个冬至,冬至是庆贺的大节日,冬至前是小雪,冬至后是大雪,民谚云“小雪杀猪,大雪宰羊”。粮入仓,宰猪羊。丈人家在冬至的前几天,安排大舅哥或是小舅子,到亲家门请女婿来家自家小住。民间说:"住三天"。也称为“搬东”“搬东”之事,丈人家有车马驴的带上,反正各显其能地上规格请女婿,女婿到丈人家,要拜丈人和丈母娘。大方的婆家也给亲家带礼物,不带礼物的也不笑话。别看那时没孤女,光棍多,能结婚成家的男人就更加自高。过冬至请来吃饺子,又上讲究了,吃这顿饺子时,女婿要坐正面,有的女婿让丈人,有的女婿和丈人平坐,有的丈人干脆不在一桌坐,请女婿的大舅哥或是小舅子,一定要陪坐左右。
过了冬至,女婿再住几天,就自己回家了,丈人家不能送的,这仍是对女婿的尊重,若送女婿走,就是撵女婿。女婿走时有的女儿随夫婿回婆家,大多数女儿仍在娘家住,到腊月二十三送灶前,那是绝对回婆家的。这期间仍在完成她给公婆叔姑们的针线活。如针线活未完成,在女儿返婆家前,妈放下自家的活,给女儿完成亲家的针线活,如完不成,妈家全家都没面子,女儿在婆家更没有地位了。
关于"搬东"的来历,我曾问母亲大人,妈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儿子是家人,是东家,东家回家,不能说成是西家了吧?那不成了乱搬动”。“再说女儿们在妈家住了半个冬天了,也得让女婿来几天吧,这大概有了冬至请女婿的乡俗。大概是因此吧?你奶奶你姥姥都是这样说的”。对冬至请女婿的来历,笔者再没多考,但在家乡的确如此的过冬至。
礼仪之邦的中国民风民俗讲究很多,男女之别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过冬至大节日,是先古的过年,从开始至现如今,这样的过年,只在中国的国教即道教仍传承着。倒是雁北大地的民间过冬至,仍不失传统点滴延续。冬至这天,家家户户要吃饺子,有新女婿的人家还要把新女婿搬来,“搬东”人家仍大有人在。
冬至是数九的开头日,冬至日始,一年中的“数九”天就来临了。从冬至那天算起,以9天作一单元,连数9个9天,到“九九”共81天,冬天就过去了。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流传至今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终定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体现了气候从此较寒冷,到早寒冷,每到数辻一个九,都是-个在不断的回暖过程。妈妈说:“数九寒天,数来数去,数去了寒冷,数来了犁牛遍地走,数到春暖花开,越数越热,数九是数热。”
冬至节的历史传承和延续让我们大家嘴里吃着饺子,心里感受着温暖,尽快走出寒冬,走向春天。古人过冬至是过大年,现如今仍是达大年的序幕。
结束语
说民风民俗,必有传统节日,说传统节日,必带本土宗教和二十四节气。三者本是相辅相承、相揉融汇一体的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几千年。而现在的单说民风居俗已成习惯,在文学和记事作品中很少看到国学道学与民风民俗和谐统一的只言片语,失去了国学传承的完整性。传统节日节气而在全民的盛行是经时间验证的,因而才有了民风民俗的形成。道教本是中华固有的国教,是我国民风民俗形成发展传承的摇篮和基地。道教以《道德经》为理论总纲,以讲道德为最高境界,以用道德规范度人。以济世利人、万物平等为入世出世的大和谐,为三界十方的万类共生,生生世世的道门中真人大师们,奋进了4700多年。世界四大文明国只有华夏神州的中国,仍在文明中存在至今。而在此我也只是一提而已。 当今 ,更有盛者或不名真理的者们,还将道学大理安在洋教头上,当今的国人,中国睡狮是该醒悟了,少出现那些开洋牌车,在子时滿大街狂飙乱奔。此为其一。其二,少出现穿洋服背洋包在国外任性骂人,丟了国面不管,自认有钱理不认大国礼。其三,不出现即当今常出现的《泰国三轮车被中国游客骑走 泰媒:又是中国游客 》之类的丑闻。
在我看来这一点还要加强对子孙从小的道德教育,比如人人都学弟子规。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我们对国学的认识与传承要与时俱进地去其糟粕,吸取精华。把优良传统文明礼仪等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杨。
(柴文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