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热点 道教养生重视清静无为

道教养生重视清静无为

道音文化 10年前

老子和庄周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的养生思想,深刻的影响着对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对中医学的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黄帝内经》中就“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论述,这显然和道教著作中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东汉时期,道教创立,道教中就把老庄等的学说加以发展,使之成为道教的教义,在这其中,就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的养生思想。东晋时期的葛洪在《抱朴子·养生论》中说:“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就强调精神修养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并说“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天下悠悠,可以长生”。这些表明葛洪的养生思想与老庄学派所提的清静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是相通的。南北朝时期的养生家陶弘景也十分看重精神修养,他在《养性延命录》中所倡导两条养生的基本法则,一是“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认为“养性之道,莫过之也”。所谓“莫过之”,就是什么行为都不要“过”,如“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要做到这些,他提出要“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愁、少怒、少乐、少喜、少笑、少好、少恶,认为“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第二是“恬淡无为”。指出“泰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把“恬淡无为”抬到很高的地位。

唐代养生家孙思邀也用了很多道教的养生方法,他认为养生者应淡泊名利。他说:“故养性者……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孙思邀极为看重精神修养,反复倡导人尤其是老人要拥有良好的精神。他说:“老年之道,无作博戏强用气力……无悲愁,无哀坳”,指出如果老年人经常处于悲愁和哀坳的情绪,是十分伤害身体的。其他养生家如葛洪、陶弘景都是我国道教早期养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养生理论也推动了道教的发展,他们的养生思想中都十分重视精神的修养,而后来的道教养生家们也都承袭了他们的这些养生思想,也主张精神修养,如唐代的道士司马承祯提倡“主静去欲”,元代道士丘处机主张“清心寡欲”等等,这中注重精神修养的养生思想,成为我国道教源远流长的重要养生术。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中国道教协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 龙虎山道教协会组织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 昆山市道教协会召开2023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 渭南市召开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暨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摩推进会
  • 湖北省道教协会采取三项措施宣传贯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推荐阅读

安徽省道协举办道教教职人员第三期轮训班
20小时前
道不离人,人不离道,论老庄中的“人本观”
2月前
上海白云观慈爱功德会开展“端午送安康”系列活动
1月前
2025年浙江省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第一期)在金华举行
2月前
宁夏道教协会举办全区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
3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