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贵道长,道号希仙子,佳县佳芦镇人。生于1931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榆林市道教协会会长、榆林市政协委员、佳县白云山道教管委会主任。吹、打、写、念、做,样样精通。
张明贵道长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一身从教,其母亦通文墨。他幼时即承家学,博闻强记,堪称神童。五岁时,因患病许身入道。十一岁时,正式拜张元桐道长为师,专心学道。不久后,就常住白云山道观。
1、总理白云山道观,被誉为“东方神仙”
1951年,他曾去“三边”考查,探讨如何发展白云观道教事业。
1957年,以混元教为首的反动会道门在白云山形成一定势力,在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情况下,张明贵道长怀揣宋神宗皇帝给白云山的圣旨前往北京会见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的岳崇岱道长。在他的多方努力下,白云山终归道教界。
1980年,张明贵道长开始住持白云山道教事务,在修葺道观、培训学员、抢救整理道教资料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1988年,张明贵道长在任法融道长的支持下,主办过一期全省青年道士学习班。
1996年,张明贵道长应英国道协之邀,与同道一行,去伦敦、苏格兰、爱丁堡、伯明翰等地讲学一个多月,与国际道教界名人交流道教理论,宣传中国道教传统文化,特别在讲学期间受到过伦敦市、爱丁堡市市长们的亲切接见,当时英国《独立人报》称他为“东方神仙”,这次出访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身为道士,也能处处为道教事业着想。为筹建榆林道教协会,他多次奔走于榆林市12个县中的9个县之间,选择代表,酝酿方案,终于促使榆林市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并当选为首届会长。
2、“白云神韵”道教音乐的传承人
近年来,他同申飞雪、康至功等一起,潜心整理白云观道教音乐,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道教文化资料。现在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明贵道长也是传承人。
白云山的道教音乐,它不同于全国的道教音乐,因经韵不同,也是自成流派。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镜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即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集名山道乐。
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收秦腔、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白云山道教音乐曾传播四方,誉满省城,至今这一神韵仙乐仍诵唱古观,经久不衰。
白云山道观除了道教音乐外,还有道教舞蹈。白云观的道教舞蹈,除了道教宗教活动的舞蹈外,还有古代的傩舞,成为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他们都带面具,身上有武士装束,四十余人参加宗教活动,体现了道教粗犷、刚健的一面。
几十年来,张明贵道长,为整个道教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佳县的道教事业和白云观之兴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中国道教界的普遍肯定。并多次光荣的出席过中国道教协会代表大会,受到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以及王兆国、卢嘉锡、杨汝岱、习仲勋、赵朴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道教之音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