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全真道在中国大陆的当代发展及其思考

全真道在中国大陆的当代发展及其思考

道音文化 10年前

全真道在中国大陆的当代发展及其思考-道音文化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本届(两岸全真辅大宗教交流)座谈会。!见到了那么多的新老朋友!非常感谢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及道明宗师和林琮源理事长的盛情邀请!

全真道是道教的两大主流教派之一。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创建者王重阳祖师,宋金时人,曾在陕西甘河镇遇仙,得汉钟离和吕洞宾两位祖师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后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其中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三万五千里,在中亚面见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全真道是传统道教的改革派,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为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

我的演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全真道在大陆的当代发展历史;第二部分,主要谈谈我个人对全真道当代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    对全真道在中国大陆当代发展的历史回顾

自1949年以来,全真道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可谓有起有伏,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现分别加以介绍。

1、万象更新的起始阶段(1949年至1957年):中国大陆的全真道在此阶段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全真道东北地区领袖人物、沈阳太清宫岳崇岱方丈的倡议下,于1957年成立了大陆的爱国道教团体中国道教协会,由岳方丈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在经济上,恢复了全真派宫观耕作自养的传统,走上了以劳动生产为主的自养道路。在全真宫观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制度,改变了原来的封建家长制,成立了宫观民主管理委员会,选举有才能的道士参与宫观的管理。在清规戒律方面,取消了全真《清规》中过时的条款。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也存在着全真道士和宫观道院锐减的现象。

2、遭遇坎坷的艰难阶段(1958年至1976年):在1958年以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原有全真宫观的规制被破坏,很多宫观都进入了人民公社,成为生产组织。这样,宫观内原有的宗教气氛逐渐淡薄,劳动气氛日渐高涨,道士逐渐改变为工农生产劳动者。这使得全真道的宗教生活受到了影响,修持与教义授受也有所荒疏。20世纪60年代初,大陆的社会环境有所好转。1961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制订了《研究工作及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大纲》。《大纲》明确指出:“道协有责搜集、整理、综合、研究一切道教典籍、文献资料;并同时培养通晓道教的教规、教义、方术、历史源流的专门人才和道教知识分子。”按照该《计划大纲》,道协成立了道教研究室,由陈撄宁会长兼任研究室主任,首先着手搜集整理道教历史资料,研究道教历史。出版了不定期刊物《道协会刊》。开办了“道教徒进修班”。著名全真派道士易心莹受邀从青城山来到北京,主持进修班的工作。白云观还恢复了全真丛林的传统执事制度,于1962年推举蒋宗瀚担任方丈,随之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道教界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宫观、经典、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全真道徒被勒令还俗,中国道协也于1967年被迫停止活动。

3、拨乱反正的撤消阶段(1977年至1985年):在此阶段,道教与其他宗教一样逐步恢复了活动。1979年9月,中国道教协会恢复机构并重新开始工作。三年时间内,在自身的机构建设、全国性教务建设、人才培养、地方道协组织的恢复等诸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从1981年第三届理事会议开始,中国道协的工作重点转为全面落实政策并依法开展教务。在各级政府的配合下,道教界陆续收回了以全真宫观为主的21处全国重点宫观和其他一些重要宫观,并恢复了宗教活动。比如,收回白云观作为中国道教协会的会址,并用三年时间修缮殿堂、绿化庭院,还陆续从全国各地请来30位道长常驻白云观,使这座中外闻名的全真龙门派祖庭焕然一新,从1984年起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向国内外信士、游客开放,并恢复传统的宗教活动。

4、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

中国道教协会先后于1986年、1992年、1998年、2005年、2010年召开了第四、五、六、七、八届共五届代表会议,并选举产生了历届理事会。在历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包括全真道在内的道教发展呈现蒸蒸日上之势。现分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1)    开办道教学校,培养道教人才。

早在1961年,第二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就亲自主持创办了道教历史上的第一所学校——道教徒进修班。中国道教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开办了五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和两期进修班,其学员现在大多已成为全国道教界的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中国道教协会于1990年创办了道教史上第一所全国性的道教高等学府——中国道教学院,设专修班和进修班,学制各两年。在学员中,全真道士的比例占了大多数。全国各地的道教学院也纷纷成立,比如上海道教学院、青城山道教学院、武当山道教学院、河北道教学院、浙江省道教学院、中国道教学院南岳衡山坤道班等等。近年来,北京道教协会还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面向道教徒开办了道教研究生课程班。这些学院在全国物色学有所长的高道和学者担任教学工作,并坚持学习与修持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为全真道的发展培养了很多可造之材。

(2)    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创办《中国道教》杂志。

1989年,在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道教文化研究所,开展编写、出版、学术讨论、国际道教文化交流等工作。多年来,其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成为大陆研究道教学的重要力量。研究所组织出版了《中华道藏》、《老子集成》,编写了《道教大辞典》,组织撰写了《道教文化丛书》,还多次组织道教文化研讨会及全国范围内的玄门讲经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道教学术的发展,推动了读经、学经、悟经、解经等活动的开展。在教界与学界的共同推动下,大陆的全真道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还举行过多次以全真道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为了更好地开展道教学术研究,中国道教协会于1987年将《道协会刊》更名改版为《中国道教》杂志。该杂志以一半篇幅刊载道教方面的学术性文章和史料,另一半则报导大陆道教界的活动。

(3)举办各种宗教活动,参与各项公益事业。

中国道教协会于1989年颁布了《关于全真派道士传戒的规定》,使全真道恢复了传统的传戒受戒制度。同年,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这也是1949年后大陆首次举行道教全真派的传戒活动。1995年,在四川青城山常道观举办了全真派第二次传戒法会;2002年,在辽宁鞍山千山五龙宫举行了全真派第三次传戒法会。中国道教协会还应马来西亚道教联合总会的邀请,于2005年委派全真道戒坛八大师、传戒经乐团,在马来西亚三清观顺利举办了“传授道教全真派初真戒”的活动。这是自1949年以来,大陆道教界首次在国外传戒。随着大陆全真道传戒活动的逐渐制度化和常态化,各地宫观也形成了举行全真道冠巾仪式的定制。大陆的全真道还举办过多次祈祷世界和平与护国佑民的罗天大醮及其他祈福法会,并将功德收入捐助给各项公益事业。另外,他们还广泛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比如:参加植树护林活动,采药治病,修桥铺路,开办各种服务行业,支持灾区,支持办学,保护文物古迹。

(4)  加强文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

自1949年以后,大陆道教与台湾、香港以及海外道教长期隔绝往来。自20世纪80年代,这种局面开始改观。大陆道教与台湾、香港以及海外道教实现了经常性的互访。为了在国际上更广泛地推广道教文化,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先后于2007、2011、2014年,在西安—香港、湖南衡阳、江西鹰潭举行了三届国际道教(《道德经》)论坛。大陆道教界还于2013年在比利时、英国和法国举办了为期十多天的“道行天下”系列道教文化交流活动,首次走出国门向欧洲民众介绍道教文化,展示其深邃内涵,获得了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满足国外道教徒对学习道教知识的渴望,中国道教学院自2012年以来举办了两期国外道教徒进修班。通过道教界的一系列努力,道教文化正在逐渐走向世界。

二、    努力抓住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机遇

尽管近三十年来,大陆道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其他宗教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道教要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认清自己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山东师范大学的赵卫东教授将道教发展的历史机遇概括为四个方面:宗教政策越来越宽松,民众需求越来越急迫,经济状况越来越改善,国际环境越来越优越。我非常同意这样的概括,但我想在这里重点阐述的是,全真道的发展应该抓住传统文化复兴这一最大的历史机遇。

当代社会,存在着人们精神逐渐空虚、理想遭到抛弃、人际关系趋向冷漠、冲突日趋激烈的现象。人们需要崇高的信仰和人文关怀来解除痛苦。在此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大陆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近年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他的这些论述内涵很广泛,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问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等。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启动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p#副标题#e#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是道教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道教协会于2014年9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正信正行——中国道教协会弘扬传统文化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如何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参加座谈会的政界、学界和道教界的代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这里,我也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道教界的神圣使命。

道教界要深入经藏,加强对道教经典的现代诠释,让古老道教包含的文化智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生机,服务于当代,造福于人民。推动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发展与繁荣,也是时代赋予道教界的神圣使命。

2、挖掘道教义理中蕴含的道德修养与规范,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道教一向有尊道贵德的传统。在传统的道教义理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与规范,可以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道教认为,秉持清心寡欲、顺应自然、不妄作为、慈心于物、诚敬忠孝等原则,不仅有益社会的人伦道德建设,而且也有助于自身的身心修养,有助于增强人们践行道德原则的自觉性。

3、激发道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当代生命力。

道教界既要做好道教文化的继承工作,又要做好道教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创造性转化工作。要尽我们的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道教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道教文化遗产、保存在《道藏》里的古老文字都活起来,重新走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重新融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之中,重新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和价值坐标。

4、继承弘扬道教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道教是一个非常具有包容精神的宗教。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断学习儒家、佛教以及其他各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使其教理教义不断趋于完善。道教界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既善于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能够在吸收这些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5、阅读道教经典,提高人生境界和综合修养。

《道藏》犹如一部百科全书,收录有哲学、历史、文学、医药、养生、天文、历法、地理等各种学科的书籍。这些书籍不仅对于完整保存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当代中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阅读这些书,对于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和综合修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宗教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政治环境。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客观形势,为道教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道教界能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形势,积极弘道,大力发展,则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同时,更可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积极应对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传统文化的复兴赋予道教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但毋庸讳言,道教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若不能及时响应这些挑战,则道教就有可能丧失发展的历史机遇。我认为,全真道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理论陈旧,视野狭隘,缺乏现代意识与对话意识。大多数全真道士只满足于对道教经典作自说自话式的传统解读,而缺乏系统、精湛的现代诠释,这样就难以对当今的社会问题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难以与其他宗教和文化进行对话,给人以落后于时代之感。

丹阳祖师将全真道的创教思想归结为对旧道教的“拆洗”(也就是改革)。当年金元时期的全真道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信奉与支持,很大程度上与这样的“拆洗”有关。经过改革后,全真道展现了全新的面貌,即新的“道论”、新的神仙观念、新的修炼原则、新的道教生活。其中,重阳祖师所确立的三教合一的立教宗旨尤为重要。重阳祖师要求全真弟子同时学习道教的《道德经》、《清静经》,佛教的《心经》,儒家的《孝经》。这样,就使全真弟子能够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当今道教正在逐步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因此,全真道不能再仅仅立足于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应该更多从全人类的立场出发来参与对话,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异己文化,向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从各种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道教教理教义的综合创新。

四川大学的朱越利教授曾经在《自然无为,真静应物》一文中说过:道教教义的诠释要响应社会,接受社会的影响。用现代语言、现代方法、现代精神进行诠释,创立道教教义的现代诠释学。保留能够古为今用的旧诠释,放弃不适用者,补充不敷用者。要把握现代社会,一靠生活体验,二靠深入民众,三靠研究现代性。我非常赞赏朱教授的观点。

2、信仰淡化,戒律松弛,庸俗化现象蔓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全真道观将创收视为主要任务,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也比较混乱。虽然国家宗教局明令禁止承包寺观,但各种变相承包的现象仍然很多,甚至有些非宗教人士也冒充道士承包道观。这些现象给全真道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早在全真道初创时期,重阳祖师为了使全真弟子坚定信仰、严守戒律,制订了《立教十五论》。戒律是成道、立身的根本,若不能严守戒律,则修道者很难真正保持内心的清静。全真道士在信众眼中的神圣性,更要靠戒律来维持。一旦我们身上的神圣感消失了,信众也就不会再信任我们。如此一来,我们也就不可能再为教徒提供思想的安顿和精神的依皈。王常月祖师也正是看到了戒律松弛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所以才开坛传戒,强化戒律。太上道祖曾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全真道欲在当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强化信仰、严守戒律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3、思想消极,缺少担当,弘道意识不强。很多道士只关心自己的私利或小团体的利益,缺少参与、服务社会的意识,缺少弘道的意识。比之其他宗教,这一点也是当代道教发展中最为薄弱的地方。在近代史上,太虚法师提出建立“人间佛教”的口号,就是要佛教发挥现世主义精神,克服消极空寂之弊。其实,早期全真道的各位祖师都非常重视“功行双全”,并且具有极强的自觉弘道意识。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的“论圣道”中说:“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他深知真功真行离不开尘世的客观现实,提醒全真道士解决在社会中生存和服务于社会这两个问题。朱越利教授在《全真善美》一文中将重阳祖师的功行双全思想概括为“色里全真”,并阐述了其三层涵义:首先,要生存,就需要适应社会;其次,要担负起净化社会和济度民众之责;最后,全真道应正确对待名利进退,抱着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朱教授认为,“色里全真”旨在解决如何在人世间践行全真教义的问题,可视为早期的“人间道教”思想。

当代全真道士应该积极关心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将道教的真精神融入社会生活,热情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关爱社会人群,与民众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更多地关心、参与、适应、服务和融入社会,才能为社会所关注、认识和拥护,从而为全真道在当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很喜欢一首名为《青阳渡》的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海峡两岸的全真道同根同源,亲如兄弟,理应携起手来,共同为全真道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我们海峡两岸的每一名全真弟子都能从自身做起,遵从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的“论离凡世”中的教诲,做到“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将出世与入世统一起来,那么,我相信,全真道就一定会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起,迎来伟大的复兴!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位于大陆的全真道三大祖庭。它们是:供奉吕纯阳祖师的山西芮城县的纯阳上宫,供奉王重阳祖师的陕西户县的重阳宫,供奉邱长春祖师的北京白云观。真诚欢迎各位朋友有机会到三大祖庭寻根问祖。

谢谢大家!福生无量!

以上文章为黄信阳道长在第一届(两岸全真辅大宗教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 李绍华道长:道教戒律建设的时代意义
  • 七月有感(两首)
  • 北大学堂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 退养周岁歌

推荐阅读

湖州市道教协会南太湖新区分会召开一届二次会长(扩大)会议
3月前
苏州城隍庙开展端午慰问困难、独居、孤寡老人活动
2周前
广东省道教协会召开七届三次会长会议
1月前
饮水思源 祭奠英烈——武当山道教学院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2月前
福建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以上人员2024年度述职考核会议在福州召开
2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