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农历二月初一。春光明媚。
陆丰福山天后宫信众接踵而至,圣母殿堂香烟飘渺乐音缭绕,拜祭亭前盛装的“妈祖文化诵经团”近300名青春少女琅琅诵经,大爱的韵律搭载着经书文化、殿堂文化、器乐文化、服饰文化等多元人文景色,袅袅飘出亭苑,汇入空际曼舞……
这融汇海陆丰正字、白字、西秦以及渔歌韵调的妈祖经曲,韵律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时而轻灵如流水行云般,时而铿锵有力荡气回肠,时而浪漫委婉高雅悠扬,如痴如醉。就在此时此刻此地,聆听着流畅优美旋律,令人自然回放“妈祖文化诵经团”不久前成立仪式现场经曲作者卓荣光的一幕幕镜头:年逾古稀的卓荣光站立诵经团员前面,不禁潸然泪下,任凭从高度花眼镜片后涌出,流经双颊,滴落衣裳,沁入胸脯,甚至忘却了接过老伴一旁私下递给的搽拭纸巾。相机取景窗里的这一幕,顿时令我茫然了,把持不稳工作机子。庆典之时,为何这位老者泪眼充盈?
“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做木石(马丁·路德)。”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当我做客其家,随伴紫竹观,走访慈云宫,回顾老人潮州选乐器,回顾他大半年福山教经,我,慢慢地、慢慢地在悟着一颗爱意沸腾之心。
地方民乐创曲独领风骚
陆城。东风教师楼7楼。
好客的卓老先生夫妇把我们迎进明亮简朴的家。卓荣光50年代师范毕业后,入选送广东省音乐进修生,从此结缘音乐届,吹拉弹唱成拿手,由龙山学府推荐到县文化部门工作。30年前时任陆丰县文化副馆长的卓荣光,踌躇满志,颇有造诣,成为广东省群众文化学会、省音乐家戏剧家协会、省民俗研究协会理事,还担职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民盟汕尾市委陆丰主委。
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历经半个多世纪初衷不改。“荣光对民乐着了迷,你看看这堆满了屋的书册,一搞创作不分昼夜,参考的资料桌上桌下,床上床下都是,我常常得收拾大半天”,原为小教高级教师的老伴陈阳,边说边从里屋抱出了几十个泛黄的获奖证书、锈蚀的奖章。卓老笑着说,“50多年来我用双脚走遍海陆丰大地,收集整理了大量地方戏曲音乐唱腔资料,是民间的智慧和艺术晶结了我的思绪。”陈旧的获奖证书奖章,记忆着卓荣光坚守民乐麦田的悠悠岁月,记忆着累累的硕果。
“整整60年了!”坐在折叠椅上,倚靠用“三合板”压制的食桌,卓老无限怀念地追溯着,“民乐打击乐是我的擅长,18岁当年是妈吝兄将我引入剧团,给后来我蹲点辅导、策划改革上英浮头剧团的民乐打下坚实基础……”已显粗糙的食桌面铺满了发黄的乐页,真想不到老人把这些“文物”保存得如此妥帖。他边翻阅边说着,上英浮头是陆丰解放后首个成立业余剧团的村庄,已调入文化部门的卓荣光一头扎进去摸索,创出“海陆丰白字戏”戏曲艺人男女分腔、行当分腔、打击乐、管弦乐伴奏以及导演舞美新路子,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戏就可演出近百小时。“《九曲蟠龙珠》是80年代开现场会的观摩剧目,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工程先进集体’、‘广东省建设民族民间戏剧之乡’。”
业精于勤成于思。陆丰历史悠久,以畲民和蜑民为标志的百越文化,以福佬人为主体的早期河洛文化,及以客家人为代表的中原文化都在这里繁衍生息,人文荟萃积淀厚重。
用板鼓等八种打击乐器、吹笛手分立成“八”字形独特演奏的“甲子八音”,文革间几乎绝响,为东山再起复苏,卓荣光不嫌疲惫奔波在城内“腾云轩”和北栅“洪门九妖”甲子现存的乐馆,收集整理乐曲,培养了一批新乐手,起复遗存的传统曲牌《福建头》、《槐荫折》等20多首。2007年5月,明末年间开基渐成的南塘吹打乐入选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种从低谷到昂扬,满含着卓荣光等一批艺人的辛酸苦辣,以致“老调重弹”时,卓老仍然激动不已。乐队代表广东省到北戴河参赛,斩获全国第七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及全国吹歌展演“特别优秀奖”、“吹歌大王”等多项荣誉。中国音乐专家、广东省文联专家和中国曲集成主编多次莅临现场,正是由音乐工作者卓荣光的器乐记谱录音,载入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省电视台在《文化珠江》专题栏目播出。
晌午时分,忙完家务的老伴才坐下来聊,谈及当年自己执教几十年工作又要理家,日日像打战般,卓荣光打岔其无暇顾及家庭老伴的些许怨言,转而说道“新春佳节,听到‘滚地金龙’过境驰骋风靡美国洛杉矶消息,兴奋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八四年,县组织了以我为首的文艺工作队,食住大安镇的南溪村过程记忆犹新,与村资深艺人黄天枢,对‘滚地金龙’这一传统节目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使曲乐舞步程式及表演更趋向舞台化”。卓荣光编写的唢呐独奏《醉园林》、作曲的舞蹈《金龙戏水》,双双于1986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奖,分别夺得一等和三等奖项。编曲“陆丰皮影戏”《鸡斗》当年曾赴日本、香港等地表演,而如今这一国级“非遗”早已是闻名遐迩了。
#p#副标题#e#
道教音乐上榜省级“非遗”
陆丰湖口大峰山山峰。阳光明媚。
源于宋代甲子门的玉清宫,清代迁址大峰山的紫竹观,山清水秀。八月初八这天,百余民众共嚢盛举的“金秋祈福道场”正如期进行,旺盛的人气,悠扬的乐音,效果非凡。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重要组成部份的道教音乐,在音乐学术、人类伦理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紫竹观道教音乐”现有道韵曲谱,是20多年前科班出身的卓荣光采用海陆丰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固定调记谱方法整理并加以研究,从而形成了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海陆丰道教音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间音乐艺术宝库,并为研究广东省民间音乐的渊流提供了宝贵资料。
陆丰紫竹观属全真教龙门派之法脉。根基源民间的道教润发出的音乐,其特性毋容置疑地折映着道教音乐与地方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缘。道教音乐怎样延续汉唐以来民族音乐的血脉,怎样凸显海陆丰地方戏曲的特色,颇费血气方刚的卓荣光全身心注入。他辗转四处寻找资料,研究道教的历史。“晋代道教卢循起义失败,余众分散到我们海陆丰,散居于沿海港门及岛屿,史称“卢亭”。从那时起,海陆丰就有了道教道徒、道观道乐了”,卓老感慨道“我和陈信义、林信专道长无以计数地座谈交流,渐渐识得道教精髓,才开始执笔”。
两位道长不厌其烦配音演唱,卓荣光诙谐地说“二分钱一支的铅笔,用成的秃头可以装满一大桶”,将其大量的曲目记录下来,再琢磨加配古老的乐器,自成体系抢救了海陆丰道教音乐文化遗产。
紫竹观道教音乐分为两部分,即道徒早晚课读的仪礼配乐、神诞法事的法乐,曲牌丰富,。早晚课读的音乐,用“吹”为主奏。打击乐方面配以云锣、三音、小镲、七响、檀板、木鱼等;弦乐方面,配以大管弦、凤凰筲,或加以古筝,近代又加扬琴、三弦等。曲调婉约清新,舞蹈身段飘逸,禹步轻盈。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受。斋醮音乐,则配以大鼓、大锣、大吹以及大钹、大镲等,气势如虹。响彻云宵,极具穿透力,令人豪情万丈。在早晚课颂经曲、三官经曲、清静经曲、玉皇忏、三元忏等全套曲目共二百二十多首里,尤以北斗经曲,海陆丰的特色韵味十足。全套可连奏3个日夜,谓之“三昼”。海陆丰地区旧俗中,民众把看塗脚戏(即道教音乐所演奏的戏)和地方戏(棚顶戏)等比,从中可窥见其文化娱乐的普遍价值。这一深受喜爱、体现本土人的生命形态、具有文化身份认同意义的珍贵文化遗产,同时也受到海内外友人的青睐和赞赏。
1999年“紫竹观道教音乐”作为广东省道教音乐代表作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同年10月参加首届省道教协会在广州花都圆玄道观举行启建万缘法会设坛汇演,受到国家、省协会领导的好评,颁发奖品永为纪念。
2009年10月16日,“紫竹观道教音乐”入选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名录,“消息传来,我接连两三个晚上彻夜未眠”,卓荣光如是说。之后,他帮助紫竹观组成“道场经师队”“伴奏乐队”,策划编程道场表演,编写“道场启壇钟鼓乐”、“道士登堂拜科乐”、“道场尾声曲”;与此同时,还为老子的清静经、感应经、五谷经等谱曲并予以教唱,丰富了宗教民俗曲目内容。
声名远扬的紫竹观道教音乐,吸引了无以计数的香客游客。好些年前,有学者专门出上联,境内外纷纷呼应,征得不少妙联佳对,如“大道兴亡,问道长:道可道?长怀雅兴,紫竹观里观竹紫;善缘巧合,求缘因:缘随缘,因觉灵巧,玄机签中签机玄”。有一黄姓先生《游湖口紫竹观》曰:仙观云深隐古丘,趋庭拜谒值三秋。萧萧紫竹道场静,袅袅青烟经颂柔。积虑顿时欣释放,宽怀片刻得稽留。拂尘且坐疏篁下,浊世何如此处幽。
圣母经曲诠释大爱韵律
2011年夏月初一,紫竹观道场圆满。
在壮观的前殿,有位蔡姓先生拿着一本妈祖经文,找到卓老问“这能搞出‘哆、来、咪’吗?”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自幼在南塘华山寺看着妈祖戏长大的卓荣光,延续祖辈与妈祖结下的深缘,萌生了曲调妈祖经文的“大作”。他携手老伴暂别佛山都市儿子舒适的家,入住陆丰紫竹观开始写作。
海神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千百年来的传承方兴未艾,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地处粤东沿海的陆丰,有着妈祖文化传播的人缘地缘,66个圣母殿堂承载这一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弘扬,市妈祖文化研究会成立10多年不凡的业绩激励着卓老,“我这个音协、民协的老理事,老天是在安排我有生之年,初尝“妈祖韵”,用乐曲去诠释妈祖的慈爱奉献精神”,他娓娓道来,话语言谈间无不满含对圣母的真挚情感。
自此,卓荣光---多少回静听玄武元山塔的风铃,多少回眺望清云叠嶂的青葱。伫立海岸,任凭浩瀚海浪涌进心潮;驻足福山,60多幅“妈祖故事石雕”神像缥缈印入心田。
在华山寺中,抚摸风化石狮,卓荣光在感悟历史沧桑;
在碣石湾畔,走渔家上渔船,卓荣光在拾遗渔歌风采。
日前,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该市妈祖文化研究会林永欣会长专程到紫竹观,卓荣光把他带到写作妈祖经曲的房间。简易卧室摆放双层睡眠床,一张旧夹桌,“我就坐在这创作的。‘天兔’台风临来停电,深山的闷热加上好客的山蚊子,我们老两口拿着蒲扇相互拍打,实在受不了,就去殿堂上香”,卓荣光笑着说。
海陆丰是渔歌的故乡。妈祖文化与渔歌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及其乐韵结合的亮点,一直是卓荣光所苦苦探寻的。尽管我是音乐的外行者,听取卓老的经曲,仍感应到颇具地方特色的多元而又优美的旋律。
一晃好几年,卓荣光夫妇身居深山寺院潜心研究并谱写“天上圣母经”等5类曲调,直至去年初他到陆丰市妈祖文化研究会找了林永欣会长谈付诸颂唱,“一不要什么费,二来福山天后宫教唱,三帮助组建陆丰妈祖诵经团”。老伴陈阳神秘地说:“多少个梦境里,我都看见有一排排林立的诵经少女,联袂成云姗姗起舞”,卓老接过话头“那是老伴虚幻,其实是担心经曲出来后不知效果怎样而已”!
帅哥阿军载卓荣光到潮州买诵经团用具,告诉我说,“卓老交代简单路边吃,在乐器店却是够‘复杂’的”。在福山座谈时卓老感叹:“我老家在南塘元帝社紧挨华山寺,儿时看‘三战吕布’庙戏直到天亮;而我经手创作60多个海陆丰戏剧音乐作品,很多处中青年时,岁月不饶人啊,前个月去潮州选乐器,为‘一锤定音’蹲两三个钟,过后起床时竟八九天都有难度。”几个月在福山天后宫教唱,所有的诵经团员、颇有造诣的器乐师对卓荣光的负责精神赞不绝口。
陆丰市妈祖文化研究会近200人的祭典艺术团以其独特魅力誉享省内外,而今成立以青春活力少女为主体庞大的“妈祖文化诵经团”打造海陆丰品牌,旨在宣示作为育化民众融入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因素之一的“妈祖精神”,进一步地传播与弘扬有着强势的后力。去年农历八月初一,盛装的“妈祖文化诵经团”人员首次圣母殿前悦耳声声:“圣德霭云光普照,母心奥旨唤人醒”,“虔颂天上圣母经,神清气爽道心明;虔颂天上圣母经,一年四季福禄增”,经书开示着宇宙真理,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曲曲诵音颂扬妈祖懿德传四海,声声木鱼策勉修道者用功不懈怠。
“深山修得‘正果’,梦寐以求啊,我高兴,我好舒心啊”,“创‘妈祖韵’,我只是开了头,或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功夫 !”卓荣光连连说着。“用正能量激发内动力,传承祖国优秀民俗民间文化,无私大爱的奉献妈祖精神必将弥久常新,构筑和谐幸福梦发挥出重要作用”,陆丰市政协领导在来自广州、珠海、深圳、惠州、汕尾与会者现场评述道。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银发苍苍薪火相传。是的,此时此刻,卓荣光这不禁的泪花,分明是他喜悦的心情跃出窗口;那无尽的乐音,分明缠绵着古稀老人不懈地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