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道音文化 9年前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注解:小时候,母亲为了让我好好读书,就经常重复一句俗语,“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秀才识文断字,能掐会算,坐在家里就把天底下的事都给弄明白了,这对于一个天性懒惰的人来说,确实很有诱惑力。但那时候不知道,这个圈套是老子早就布好的。

当然,老子的圈套其实更大些,不是诱导人去读书学习,而是诱导人去思考。读书学习与思考,难道不是统一的吗?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学习,边思考,外来的知识不断转化成自身的智慧,自身也就慢慢向圣贤看齐了。然而老子断言,“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对于提升智慧而言,不但读万卷书不管用,走万里路也同样不管用。

这就有些奇怪了,按照老子的思想逻辑,如果说读万卷书是接受“先王之教”,无意间丧失了许多自由精神、独立思考的机会,慢慢熬成个“书呆子”,那么走万里路应该就是向自然和社会学习、接受“不言之教”了,不正是老子刚才还提倡的吗?为什么又“其知弥少”了呢?这里面有蹊跷,不能不留意。

自然而然,只要留意就会发现,本章的宗旨是“知天下”,“见天道”。这样两句话,在修辞上对应互举,那意思,当然不是发挥识文断字、能掐会算的优势,努力地穷尽天下的信息,而是不断地排遣过去的经验、知识、观念等等“偏见”,在内涵无限小而外延无限大的思维状态中,让偏见归零,同时让精神上的局碍也归零,从而捕捉住天下万物万象中普遍存在的“天道”共性。

如何捕捉、确认万物万象的普遍性或者共性?这对于中西方哲学来说都是一大难题。逻辑的演绎法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因为演绎法需要确立一个大前提,而一切前提,没有比万物万象的普遍性或共性更大的;归纳法也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因为万物万象不可穷尽,归纳就有缺口,以偏不能概全,普遍性或者共性就不能确立。于是在信仰上,我们需要至上神帮忙;在哲学上,我们只能预设有那样一种普遍性、共性存在,“字之曰道,强名曰大”,至于内涵,则不能确认比“无”更多的东西。

既然捕捉普遍性的题目如此艰难,迄今为止的全部文明史,实际上也只是在尝试,既未曾找到坚实无疑义的方法,更未能达成人类一致认同的结论,我们为什么还不放弃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朴素,但实际上把事情闹大了,因为所要追问的,是人类为什么需要哲学和宗教。于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宗教家们,会无私地向我们提供千百种答案,其中包括老子。老子的答案是,为了“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就像是开了天眼,理解力和判断力等等,全都不受经验的局限。更重要的是,还有非凡的办事能力,不需要怎么玩命,事情就会像预期的那样成了。

这样,思辨的哲学就软着陆,到了实践的层面,而真正掌握的人,大概会很受用。

附《诗译道德经》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四十七章-道音文化

(图文转载自赤城宾馆微信)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观妙入真”:再现700年前的永乐宫“真貌”
  • 李绍华道长:道教戒律建设的时代意义
  • 七月有感(两首)
  • 北大学堂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研修班举行开班典礼
  • 退养周岁歌

推荐阅读

中国(崂山)道家书画院在崂山太清宫墨香斋举行“国风春颂——徐孟海、左垂钊‘五一’国画联展”开幕仪式
2月前
九江市道教协会举办玄门讲经活动
1周前
常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丁一调研白龙观
2月前
南京市道教协会举办宗教政策法规暨教风建设培训班
2周前
重庆市道教协会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班
1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