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掖山,是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的一座名山,位于区政府驻地安东卫的东侧,主峰海拔高度314米,山上风光秀丽,人文荟萃。阿掖山之于岚山,犹如崂山之于青岛、千佛山之于济南,她是岚山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奇怪的是,早前阿掖山这个名字少有人叫,民间一直将此山喊作“老爷顶”, 另外,安东卫人还习惯称它为“东山”,东部山下居民则常称其“丫口山”,解放后因山顶上建设安装了军用雷达,此山又被广泛称为“雷达山”。
阿掖山名称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编写的《安东卫志》(安东卫,明代抗倭海防重卫,现为岚山区政府驻地),以及康熙年间编写的《日照县志》。且看《安东卫志》的记载:“阿掖山:在城东四里,形势端重,冠于群山,诚一方之巨镇也。”“阿掖”二字组合非常奇特,其意思如何?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有待探考。近些年来,因为岚山城市和港口发展迅速,地方宣传资料都将此山统一称作“阿掖山”,阿掖山名字方才叫响开来。
“老爷顶”在岚山地方不知叫了多少年了,现今不少中老年人仍习惯如此称呼。老百姓口中的“老爷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专指阿掖山峰巅,广义则代指整座山。
阿掖山极顶为什么被称为“老爷顶”?现今绝大多数山民可谓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前些年岚山区有学者还曾撰文考析过老爷顶名称来由,文中称老爷顶之“老爷”或为“琅琊”转音(山东省东南部古属琅琊郡),“老爷顶”即是“琅琊顶”。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图注:秦朝统一全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为三十六郡之一
深入阿掖山周围山庄采风,个别有见识的老者会告诉你,因为旧时山顶上修建有老爷庙,所以就叫老爷顶。这样回答对还是不对,回答者自己心中也没底,只因祖辈相传如此。若是再追问:山上哪座庙是老爷庙?庙里的老爷又是谁?好像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老爷顶”源于“老爷庙”,依笔者看来,山民如此回答基本正确,只是不够具体。阿掖山东北山麓,历史上曾有一座卧佛寺,古谓卧佛院,当地人通常称其为下寺(山顶还有一座上寺)。在古卧佛寺遗址处,现今仍存活着两株历经劫难的千年银杏树,挺拔直立,超然物外。近一二十年来,阿掖山佛事重归兴旺,在西侧山腰复建了卧佛寺,如今这里梵宇巍峨,香火鼎盛,好一派大乘气象。可现代人有所不知,历史上阿掖山道教风尚也极为显著,甚或不亚于佛教,明清时期山上曾建有一些道教宫观,只可惜后来毁坏殆尽。《安东卫志》记载的道观如下:“三元行宫在阿掖山顶,(明代安东卫)指挥王世禄、卫绅胡承烈建”
“上寺(注:上寺是俗称,本名观云院)在阿掖山(主峰)之东,即卫景‘山寺晨钟’处也,创于至元年……有元人刻碑在。”
神州名山往往与道教、佛教都有关系,中国历史上道佛并存,二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合。看来,阿掖山也不例外。
国学文化告诉我们,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影响深远。道教认为高山之顶耸入云端,与天庭最近,是天地交汇之处,神仙真人常在那里出没,因此,道士偏爱在山巅建立宫观,营造如登仙境、朝天敬神的气派。中国很多名山的峰巅,都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道教人文景观,像这样充满道教气息的山顶,不少地方都喜欢称其“老爷顶”。如河南辉县天界山老爷顶、河南郏县莲花山老爷顶、山西汾西姑射山老爷顶以及山西霍州霍山老爷顶……
国内老爷顶地名何其多也!要知道,这些地方旧时基本都是道教圣地。那么,老爷顶“老爷”到底是谁呢?
熟悉道学的人应该都知道,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其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道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祖师”。而在我国民俗中,各种宗教派别、学术流派以及行业的祖师,往往又被敬称为“老爷”,譬如,大刀关公老爷,木匠鲁班老爷,等等。再者,“老爷”也可以是指对神明的尊称,如土地老爷、城隍老爷和阎王老爷等。概因于此,若是山顶供奉道教神仙,便会生成“老爷顶”地名。
道教神谱中,老子是最受崇拜的神灵,被尊为道教之祖,他由现实中的人逐渐被崇奉为神。那么老爷顶之“老爷”,可以一言以蔽之,即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神明。
(道教之音原创 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