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则直”(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经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一日,尹喜在回顾老子在函谷关所讲之“道”,讲到了“无为”,讲到了“不争”。尹喜突然由此领悟到:要做到“无为”,就必须要做到“不争”。他很兴奋地对老子说:“圣人,可不可以将‘无为’与‘不争’联合起来,曰‘无为不争’呢?”
老子会心一笑……
尹喜接着说:“圣人,请问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如何去做才能体现无为不争呢?”
首先,老子引用古之已有的格言,告诉尹喜:“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委曲便可保全;弯曲便可伸直;低洼之处便可(积蓄而)充盈;保持破旧便可更新;少取便可获得;贪多便会(使人)迷惑。
尹喜等人听后,频频点头……
接着,老子说道:“是以圣人执一, 以为天下式。”因此,有道的人掌握和遵循这一自然之“道”,并把它作为天下人的处世法则。
尹喜等人听后,默默点头……
接着,老子用严肃的语气说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自我显露其才能,所以(其才能)反而更加显明、突出;不自以为是,所以(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反而能够彰显于世;不自夸其功,所以反而真正的有功;不骄傲自大,所以反而能够受人尊敬。
尹喜听后,面带愧色,深刻反省过去“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
这时,老子端起茶杯从容地喝了一口水,然后用肯定的语气继续说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是因为(圣人)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谁会与他相争。
尹喜等人听后,会意地点头……
最后,老子说道:“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古人所说的(诸如)“委曲便可保全”这样的话,难道是不切合实际的言论吗?它确实完全正确,因而应该遵从这种言论。
尹喜等人听后,频频点头……
各位:老子通过引用古之已有的格言,以论述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此加以发挥,提出了人们处世为人的行为准则——“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旨在重申其“不争”的思想,并教人做到“不争”。
各位:东航曾说过: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何平安生存并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智慧。怎样才能平安生存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中就指出“夫唯不争,故无尤。”而本章亦教人“不争”。怎样做到“不争”呢?在本章中,老子教人要做到“四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如此,则与世无争,平安无尤矣。
各位:因为平安生存,对于人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再次来细品“曲则全”、“枉则直”这两句经文中所蕴含的平安生存的大道理。
一、“曲则全”。河上公注:曲则全(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也)。朱谦之注:“曲则全”,即《庄子·天下篇》所述“老聃之道,人皆求福,己独曲全”也。《尚书·洪范》“木曰曲直”,此亦以木为喻。曲者,《庄子·逍遥游》所谓“卷曲而不中规矩”,《人世间》所谓“卷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也,盖“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吾行却曲,无伤我足”,此即“曲则全”之义。
“曲则全”,是一个比喻句。以木曲便可免除先伐之祸来比喻人如果能够承受委曲就可以求得保全。所谓“委曲求全”是也。
东航在过去讲解“曲则全”时,使用了两样道具:一为柔软之物(如绳子),一为刚硬之物(如木棍)。东航把柔软之物(如绳子)弯曲后再还原,它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而把刚硬之物(如木棍)弯曲,它就折断了。由此,东航悟出一个道理,即老子所言的“柔弱胜刚强”(36章)。因而可知,老子说“曲则全”,旨在教人以柔克刚,不要硬碰硬。大家还记得一句俗话吗?这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总而言之,“曲则全”者,可平安生存也。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平安生存的智慧。每个人都需要。
“枉则直”。河上公注:枉则直(枉,屈己而申人,久久自得直也)。我们看尺蠖是如何前进的?尺蠖(huò),蛾类的幼虫,体长约二三寸,行动时身体先屈后伸。在成语里,有一个词为“尺蠖之屈”,意思是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大家还记得一句经典名句吗?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现在,我们来分享一则典故: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韩信受胯下之辱,日后做成将军,更是说明了大丈夫只有能屈能伸,才能做成大事。
各位:大家是否还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的一句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这句名言,其思想渊源也可以追溯到老子《道德经》。在本章中,老子指出“洼则盈”。
“洼则盈”,旨在教人要谦虚,不要自满。盖“满招损,谦受益”。《易经》认为,谦是一种美德。它说:有伟大成就的人,不可以自满,必须谦虚。“谦”卦之彖辞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道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这就是说:谦虚,则通行无阻。因为天的规律,是阳气下降,救济万物,而且就象光明一样普照天下;地的法则,是阴位置低而阳气上升,使阴阳沟通,所以亨通。天的规律,是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得到补益;地的法则,是改变盈满,龠其充实谦卑;鬼神的法则,是加害满盈,降福谦虚;人的法则,是厌恶满盈,喜好谦虚。谦虚受到尊敬就可以发出光辉,明亮四方,就象太阳普照万物生长一样,在卑贱时也能这样;所以,君子能够有始有终。(见《周易》,立强编译)
老子《道德经》中特别强调“虚”“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16章)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世事的纷争扰搅,人生应当致虚守静。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指出道家思想是“以虚无为本”的。由此可见“虚”的观念在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性。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中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冲”即形容“道”体是“虚”状的,但“虚”状的“道”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它是万物的祖宗。因此,老子所说“虚”,并不是空虚无物。
第五章中亦讲了“虚”的作用:“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在这里老子用“橐籥”形容“虚”的状态。
在四十一章中,老子还用“谷”来比喻“虚”。他说“上德若谷。”后世人们常说的“虚怀若谷”即来源于此。老子用来“谷”象征“虚”,把“虚”这个观念用于人生方面,它含有“深藏”之义。
所以老子说:“洼则盈”,(22章)这里的“洼”之所以有“盈”的可能,就是因为“洼”者虚也,“虚”能容也。老子说“洼则盈”,旨在教人谦虚、处下。与“虚”相对的是“盈”。“盈”,满也。用于人生方面,表示“自满”的意思。在《道德经》中,老子指出了“盈”(即自满)所产生的弊病,如“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章)
老子教人“不欲盈”,盖“夫唯不盈,故蔽而新成。”(15章)在人群中,即使自己出类拔萃,也要做到“大盈若冲”。(45章)“冲”,虚也。
总而言之,为人处世不要自满,要谦虚。正因为老子如此“贵虚”,所以有人说“老子《道德经》,也可以说是专门来解说谦虚的”(见《周易》,立强编译)。
东航感赋:
曲全枉直洼则盈,
少得多惑敝而新。
为人当要“四不自”,
与世无争令人钦。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