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各有关方面积极探索,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思想共识不断凝聚、措施不断细化、效果不断彰显。”2022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丁时勇说,“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还存在认识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晰、成效有待巩固等问题。”
丁时勇建议,推进“宗教中国化”要着力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四个结合”上下功夫。
“宗教中国化不仅包括空间上的本土化,也包括时间上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丁时勇称,佛教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隋唐形成中国佛教宗派,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伊斯兰教从唐朝传入中国到明清时期“以儒诠经”,经历了七八百年的时间。
丁时勇说,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宗教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适应。因此,宗教中国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不能因为宗教中国化永远在路上,就放松懈怠。”丁时勇说,这就需要宗教工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助力宗教界扎扎实实完善各种活动,重译、选编、解读经典,调整完善教规制度,出版论著、音视频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宗教中国化开花结果,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党和政府是主导,宗教界是主体。”丁时勇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准确把握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脉搏”,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确保宗教中国化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丁时勇呼吁,宗教界尤其是宗教界代表人士,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使命感和主动性,克服被动应付心态,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不断拓展宗教中国化的深度和广度。
方向有了,如何落实?
丁时勇说,一方面,各宗教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进一步深化展陈、研讨、解经、讲经等活动,在宗教建筑、装饰、活动中进一步充实中国元素特别是本土元素、时代元素。另一方面,国家宗教工作部门应组织开展宗教中国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打造一批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基地等,不断丰富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
丁时勇坦言,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方向已经明确,但具体内涵、路径方法、衡量标准等方面都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他希望,国家宗教工作部门及省级宗教工作部门将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摆在突出位置,为制定政策、推动实践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本篇图文转自宁夏统战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