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至20日,第二届“道与物理”研讨会暨“道与物理”研习班在金华黄大仙祖宫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物理学界与道教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浙江道教学院老子学院主办,金华市道教协会协办。浙江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金华市道教协会会长施清纯道长参加会议并讲话。
1“道与物理”研讨会
此次“道与物理”研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历时2天的第二届“道与物理”研讨会。参会人员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道教研究机构;其中部分参会者以“报告”的形式分享他们在道与物理这一交叉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心得。
白木教授与程伟副教授联合提交了两篇论文,第一篇论文分享了他们从物理学角度关于时间的思考。尽管物理学时间的经典描述受到挑战,但论文认为,这些挑战主要还是来源于主观的观察者效应。人类只有尽量抛开主观因素,才能深刻认识时间与物理学规律。
第二篇论文首先通过分析物理学中约瑟夫森效应,提出在数学与物理理论上存在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的可能性,从而提示我们可以利用约瑟夫森效应来解释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共时性”特异现象;其次,作为从物理结构透视道家经典思想的某种努力,论文还分享了两位作者从物理学视角探索《道德经》部分章节内容的现代阐释的一些心得。这些心得对今后进一步研究《道德经》与物理的关系有着重要启发。
天津社会科学院赵建永研究员报告了题为《道法自然与物理科学的关系及其现代意义》的论文,从论述“自然”的本义及其演变出发,详细剖析了“道法自然”蕴涵的“普遍和谐观念”中涉及自然的两个重要维度。论文强调了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与绿色生态发展可能具有的积极意义。
湖北省创新学会前沿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的赵国求教授报告了题为《老子“道”自然观的科学属性》的论文,详细剖析了老子之“道”的六层科学含义(他将其称为老子“道学”自然观的六种科学属性),并通过与中国古代气论、阴阳学说的现代科学理解相结合,尝试对一年四季、日夜、人的生老病死过程的阴阳消长做出科学解释。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黄金枝副教授在会上报告了她的最新研究论文《“波粒二象性”的新说与古论》。她在论文中提出,尽管“波粒二象性”相对于牛顿力学是一种新说,但如果暂时忽略文字表达的差异而关注其思想实质,中国古代《易经》中的“阴与阳”,《道德经》中的“无与有”,《心经》中的“色与空”等观念对于世界结构的描述,都蕴涵着与“波粒二象性”相类似的思想结构,从而构成了“波粒二象性”的某种“古论”。
浙江理工大学的李涛副教授所报告的论文题目为“道与人工智能的体用之辨:基于城市空间研究视角”。她的论文首先认为,现有研究成果已经充分揭示了耗散结构、突变、协同、分形等复杂系统方法论与道教哲学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两者从不同的认知视角解释世界,可以互补互译;其次,通过引入复杂系统理论可以尝试提取“道体”与宇宙天地的现代时空模型;最后,可以将这些时空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用于城市空间设计、道教洞天福地虚拟设计、道教文化普及传播等用途。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的王彤江老师在会上分享了他对宋代道教类书《云笈七籤》所载的隋唐时期诸家气法的研究,并对气法与辟谷、服食、咽津、导引以及房中术等其他各种传统养生术的关系作了简要探讨。
顾润同学目前正在德国图宾根大学求学,其报告题目为《浅议南北朝道教对太阳系内行星的认知》。她以北魏寇谦之、崔浩,南梁陶弘景作为具体案例,探索南北朝时期道教人们对太阳系内行星(即古代“七曜”中的“水、金、火、木、土”这五颗行星)的认知发展与变化,认为当时行星研究并非纯粹的学术探索,而总是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
浙江道教学院理论研究中心的万明旭老师报告了题为“基于《灵宝经》系列道书的思考:道教神学视角下宇宙起源论与宇宙大爆炸对比”的论文。他基于对道教义理著作《灵宝经》系列道书的细致研究,按照宇宙生成模式、宇宙演化周期这两个维度,将道教的宇宙起源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浙江道教学院的李星辰同学报告的论文题目为《浅谈道教信仰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祖冲之的道教信仰为例》。祖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在数学与天文历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李星辰的论文尝试揭示:祖冲之在数学与天文学上取得的这些卓越成就,与他的道教信仰(或道教思想背景)有着直接关联。
会议针对所有论文,都安排了半小时以上的提问与讨论环节。在该环节中,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纷纷对自己感兴趣的论文与论题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与建议。
2“道与物理”研习班
此次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历时3天的“道与物理”研习班。研习班安排参会人员学习道家实修入门功法,参访云游道教洞天福地,分享研究经验与研究心得,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道与物理”领域的研究水平。
在道家实修方面,会议安排大家全程参与了老子学院2023年第7期体道班,学习了“自然换气法、道家睡仙功、道家循经拍打术”等道家实修功法,学习了“调身、调息、调心”等道家静坐基础知识,以及静坐相关的注意事项与入门功法。研习班还安排了道家经典《清静经》浅释的课程,从丹道实修角度重新理解《清静经》,并强调了这部经典的实修意义。参会人员均表示在道家实修学习上颇有收获。
在参访云游方面,鉴于金华山名列道教“三十六洞天”,“金华”会议安排参会人员游览了双龙洞、朝真洞这两处与道教实修有关的风景名胜,同时也让大家能在参访云游的过程中,自由分享“道与物理”领域的研究经验与研究心得。
在8月20日的会议总结与交流环节,施清纯道长对会议作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基本延续了第一届道与物理研讨会开辟的思想道路,参会人员分别在“道”与“物理”这两个领域继续进行研究,致力于推动这两个领域的深入沟通与交流。
在肯定本次会议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他也坦率地指出了本次会议论文的不足之处:第一是论题比较分散;第二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程度不够,质量不够高。因此,他希望参会人员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以便在道与物理这一交叉研究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道教中国化的内涵式发展。
(本篇图文转自浙江省道教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