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我们的老祖先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在夏至日举办玄门讲经活动,不仅是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发展与延续,同时也是为民众消灾避祟、表达美好祝愿的学修祈福活动。2024年6月21日,海峡道教学院举行甲辰年第二期玄门讲经活动。台湾辅仁大学郑志明教授、台湾师范大学谢聪辉教授、南安清微道观黄罗绵道长,以及海峡道教学院教务处冯冠智道长、学生处尉山海道长担任评委老师,辛丑科中和班、玄德班,癸卯科泰素班、观复班全体在校道生80余人参加活动。教务处张信贤道长担任主持人。
甲辰年第二期玄门讲经活动,是一场融合传统文化、道教精髓与现代价值的精神盛宴。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怀揣着对历代古今农耕文明的敬仰和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热烈颂扬,共同聆听玄门经典的讲解,感受玄门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博大精深。本次玄门讲经活动围绕道教经典《道德真经》的重要哲学思想展开,同时也结合了道教其它经典以及思想相互佐证、相互阐发。讲经选手从不同的切入点论证、阐述了《道德真经》作为道教首经的深层道理与多面魅力,展示了《道德真经》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位道生安三宇、赵三思、张新悦、徐三生、马山腾、秦源康依次按抽签顺序,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古老的经典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六场精彩纷呈的宣讲。
安三宇道生的讲经题目是《上善若水,以水为师,以水悟道》。他从《道德经》第八章展开,通过自身实践经验论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他认为像水那样的品格最接近于“道”。这也是修道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赵三思道生的讲经题目是《寻道法之自然,守生态之规律》。她认为应脚踏实地适度追求,一步步地实现自我价值。太上研究天道,重要的目的是将天道用于人事,使人过得更有意义、更有智慧。最后希望以道法自然为思想指导,以生态规律为行为准则,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实现自我价值,活出精彩人生。
张新悦道生的讲经题目是《体道怀德·执古御今》,她以《道德经真》五千言来开展,详细举了生活中的例子,以具体论述了何为“德仁义礼”,并阐述了古今对“德仁义礼”的差异。最后简要发表当今道教对当下社会制度的合并兼容与如何相辅相成更好的发展。
徐三生道生的讲经题目是《淡泊名利·重人贵身》,深入探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对其原文的解读,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关于名利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们价值观的启示,揭示其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指导作用。
马山腾道生的讲经题目是《去伪求真德·厚道待人德》。他认为道是德的先天根本,善是德的后天显化。只有持真善之心,作为待人处世的根本,才不会被恶念侵蚀,才有可能距离德更近一步。如此以来其实也就不需要去刻意的追求所为的德,都知道了真善乃是德的显化,在还不明白其上德含义的时候,以发心向善为根本,而在次基础上,去慢慢的寻求真道与真德。便能够以一颗自发之心从善而行德,而不是为善而善,为德而德。
秦源康道生的讲经题目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她从道德经》第十三章对“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加以解释,介绍对“宠”与“辱”的重视,又详细解释为何会有不安,皆是因为因为心中有所求所想,反而累及自身。当我们能做到无所求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所受累的了。最后,有着崇高理想且为国为民的人,能做的就是支持他。看似有些冲突,但其中蕴含了“尊道贵生”的哲学思想,如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义,看似无情,而为至情之道。它们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行进中的路途,慢下来学习庄子那样“天地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
经过评委老师的打分,最终安三宇道生荣获弘道奖(一等奖),张新悦道生与徐三生道生获得畅玄奖(二等奖),赵三思道生、马山腾道生与秦源康道生赢得明经奖(三等奖)。各位嘉宾老师给获奖道生颁奖。
多年来,学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发现一批、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道教人才,玄门抄经讲经的比赛有利于道生们理解和掌握学修文化,提高对经典的认知、感悟,提升专业素养,有助于联系生活,与大众互动同时监督自身,促进道教文化的健康传承和弘扬,并能从中看到焕发的新生、活力与出彩,要一直举办下去,效果很好。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海峡道教学院甲辰年第二期玄门讲经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场的师生们都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弘道立德、学修并进的感悟,加深了对《道德真经》的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道生们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海峡道教学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道教人才,此次甲辰年端午第一期玄门讲经活动的成功举办,无疑为学院的教学成果增添了一抹亮色。通过此次活动,学院不仅检验了道生们的学修成果,更为道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经典学习、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工作,同时也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道教界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道教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篇图文转自海峡道教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