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10月份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继续推进“道教中国化”,为使道众对新的方针政策以及新的任务有全面认识和提高,充分提升龙岩市红色文化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情怀,增强集体荣誉感,体现革命老区道教组织的担当作为,龙岩市道协在龙岩江山结缘山道院举行第四届“红闽西•红文化”国际交流拓展营活动暨“龙穂”“龙台港澳”互助协作签约仪式。
此次活动共有市教职人员及道教信众100多人参加,还邀请了近20位台港澳道教界人士及文化界人士、包括来自孟加拉和印度等国的国际友人。龙岩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张树淳;市民宗局民间信仰科负责人陈才煜等莅临指导。
上午9:20,主会场活动启动前,全体参会教职人员和信众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与会人员还向结缘山道院主祀神尊马氏真仙、三清道祖进行了集体朝拜。
上午10:00,主会场活动启动,活动由市道协许建江副会长主持;市道协秘书长陈冰志首先宣读了《龙岩市道教协会关于“红带绿”工程创建活动的通知》,初步选出的首批五家符合“红带绿”创建条件的场所在会上与市道协签订了创建协议;紧接着,“龙穗”“龙台港澳”道教文化互助协作也进行了签约。
台湾道教学院教授、台湾老庄学术基金会董事陈铭安在发言中提出:海峡两岸道教信仰同根同源,两岸道教文化交流是民间交流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活跃的一支。龙岩道教有良好的组织建设基础且在文化拓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文化平台与培养年轻人才应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可把着眼点放在道教与当代社会发展的紧密融合上,结合自身文化优势彰显时代价值。
香港神州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林奕霖会长在发言中说:道教文化在个人心理调节方面、在养生领域、在环境保护上、在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与贡献。龙岩道教可把全域的场所串联起来,充分融合民间文化、民俗活动,做好对外拓展,面向世界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展示闽西道教文化形象。
龙岩市道教协会胡红平会长在发言中指出,“红闽西•红文化”活动依托不同的场所举办了四届,每一届都有一个创新的主题,本届活动紧紧围绕“道教中国化”而展开,是“道教中国化”的一次综合实践。道教在传承与拓展方面尤为重要的是要应对当代化、现代化的问题。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龙岩道教要立足自身的红色和绿色资源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汉代道学家刘安有言:“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龙岩道教要以“红色道教”作为新的起跑点,把道教优秀传统智慧落实到实践中的具体领域,做好“龙穗”、“龙台港澳”的深度交流协作以及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以全新的文化思维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道教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龙岩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张树淳对市道协提出的“红带绿”工程创建以及对外融合、对外拓展文化的思路做法给予了肯定。他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义,“红带绿”工程中的红不仅包含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还包括“两个确立” 的拥护、“两个维护”的践行以及“五个认同”的强化。道教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核心理念“道法自然”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在当下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道家的这一思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启示。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龙岩道教有不少场所都处在高山密林或风景优美的生态腹地,这就更加要求要有科学的生态创建理念,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无公害的自养产品。资源就是资产,青山就是金山。
上午11:00,第四届“红闽西•红文化”国际交流拓展营活动进入才艺展示环节,市道协近10位教职人员及部分莅会国际友人踊跃登台献艺,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展示了他们在道教健康传承中的积极态度和才艺风采。
下午2:30,此次活动在上杭古田毛主席纪念园举行了集体向毛泽东主席塑像献花仪式,同时聆听讲解员回顾讲解古田会议红色历史背景,汲取奋进开拓的精神力量。
本届“红闽西•红文化”国际交流拓展营活动秉持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作为主题,融入市道协主创的“红带绿”工程创建;融入与对口合作城市、与港澳的互助协作尤其是对台交流融合的签约等环节,以文化交流互动的模式创造机会使海内外各界朋友在中华大文化的框架下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深化友谊,力求把中华道教优秀文化、把红闽西红文化放到全球视野中,为推进道教中国化龙岩实践体现龙岩市道协团体的新作为新担当。
(本篇图文转自福建省道教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