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7580

千年斋醮摩崖  尽显文化传承

潇贺古道是海陆丝绸之路最早的主要对接通道。在这条千年古道上留存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依然在默默地讲述过往的人和事。宋大观四年(1110),恰逢重阳节,一名虔诚的信众林中桂将操办过斋醮的名目和寺观铭刻在 ...

也谈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及无用之大用思想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历来被人们认定是出世的,老子无为治国的施政纲领也被当作是消极的思想去对待。整篇《老子》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句是历来最被争议的段落。事实上,老 ...

道寂玄妙,心明用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宇宙万象,森罗布列,莫不统摄于至道之中。今论道、玄、心三者,同出而异名 ...

林信涵道长:重光宫观、泽被苍生的武夷道脉守护者

2025年5月25日,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夷山道教协会创会会长、桃源洞与天上宫住持林信涵道长羽化登真,享年五十七岁。他一生一心向党、学以践行,慈悲济世,广受敬仰。 林信涵道长俗名林清,号云源道人 ...

天上宫:一座闽北宫庙的茶香、海韵与两岸情

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星村镇,有一座看似与闽北山林融为一体的宫庙,却承载着跨越山海的文化密码。这便是天上宫——一座因茶而兴、因海而生的妈祖庙宇。它斑驳的砖墙间,不仅镌刻着汀州客家人三百年来的奋斗史诗,更 ...

爱国爱教,是我们的核心信仰

道教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教,根植于中华大地,它崇尚黄帝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从历史来看,道教的民族性决定着其命运与国家的盛衰有直接关系。当没有外族入侵、国运昌盛时,道教也随之而昌盛。反之不然 ...

从“理论实体”到“多元通和” ——宗教中国化的话语主体性研究

摘要 本文系统阐释宗教中国化的话语主体性建构路径,核心在于厘清宗教学与宗教的本质分野:前者是以实证方法研究宗教现象的独立学科,后者是依赖仪式实践的信仰体系。论文以佛学(思想体系)与佛教(崇拜实践)为典 ...

宗教和顺文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智慧融合的视角

摘要 本文立足全球宗教治理困境,系统阐释中国宗教和顺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智慧。研究揭示其核心在于构建“多元通和”的互洽性机制:通过厘清宗教学(理性研究)与宗教(信仰实践)的辩证分野(如佛学思辨与佛教仪 ...

永远的怀念——纪念石首小南岳徐崇发道长羽化十周年

2015年夏至日,石首小南岳徐崇发道长羽化登仙…… 真人羽化,转瞬十年。往事历历,浮现眼前。 恩师徐崇发道长,师事于李信善道长,为道教全真龙派第二十六代玄裔。她老人家羽化前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仙风道骨, ...

修道这件事,有没有唯一固定的标准可以遵循?

道教以道为根本信仰、以道为行持原则、以道为人间教化,不论何年何代,修道者都把一个“道”字作为日常坐卧的真一标准。奉行历代祖师的修道慧语,这是入门学道的重要事。道教以皈依道经师三宝为初学道的第一训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