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又名《通玄经》) ● 上义第十一
老子曰: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其虚无,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人之所生者,本也, 其所不生者,末也,本末,一体也,其两爱之,性也,先本后末
...
《文子》(又名《通玄经》) ● 上仁第十
老子曰: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静即下不扰,下不扰即民不怨,下扰即政乱,民怨即德薄,政乱贤者不为谋,德薄勇者不为斗。乱主则不然,一日有天下之富,处一主之势,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于宫
...
新活动传媒金涛解析国际道教论坛开幕式晚会
有一种角色并非闪光灯、摄影机前的主角,却是镜头背后的灵魂——总导演。
10月23日晚,“尊道贵德?和谐共生”国际道教论坛(南岳)开幕式晚会总导演
...
纪念陈莲笙大师羽化三周年暨“正一道教:历史、思想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陈莲笙道长墓地(图片提供:张永春道长)
今年10月29日,是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陈莲笙道长羽化三周年纪念日。在道教界举行陈莲笙大师羽化三周年纪念活
...
《列子》 ● 汤问第五(译文)
【原文】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rd
...
《文子》(又名《通玄经》) ● 下德第九
老子曰: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民交让争处 卑,财利争受少,事力争就劳,日化上而迁善,不知其所以然,
...
《文子》(又名《通玄经》) ● 自然第八
老子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去恩惠,舍圣智,外贤能,废仁义,灭事故,弃佞辩,禁奸伪,则贤不肖者齐于道矣。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虚静之道,天长地久,神微周盈,于物无宰。
...
《文子》(又名《通玄经》) ● 微明第七
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苞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内,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之
...
《列子》 ● 仲尼第四(译文)
【原文】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
...
《文子》(又名《通玄经》) ● 上德第六
老子曰:主者,国之心也,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即百节皆乱,故其身治者,支体相遗也,其国治者,君臣相忘也。
老子学于常枞,见舌而守柔,仰视屋树,退而目川,观影而知持后,故圣人曰无因循,常后而不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