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书画 书画杂谈 在开放中进步的中国水彩画

在开放中进步的中国水彩画

道音文化 14年前

水彩画传入中国与西学东渐的历史同步。早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来华传教士随行携带着宗教画,传送了西方绘画的信息,其中就有水彩。之后,清康、雍、乾之际来华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蒋友仁、波希米亚人艾启蒙,也擅长水彩并在宫廷活动。此外,欧洲来华使团中也常有画家,特别是水彩画家。当时宫廷档案“清档”曾提到“水彩画”这一名称。例如,清高宗不喜欢王致诚的油画,因而谕知工部,“王致诚作画虽佳,而毫无神韵,应令其改学水彩,必可远胜于今”。看来,弘历觉得“水彩”的观看方式较接近中国人的视觉习惯,且较能表现神韵。所谓水彩画法,就是郎世宁等及其门生用中国工具按西方观念作的绘画。他们的“水彩画”与中国画一样,也是在纸或绢上以笔蘸墨、水调色制作的。这种“水彩画”与今天的水彩画已经很接近了。此外,18、19世纪的广东等沿海地区,特别在广州、香港、澳门一带,活跃着一批外销画家,所作不乏水彩画,如廷呱的《廷呱画室》就是。

我国早期西画家一般都画过水彩。最早的留学生李铁夫就兼善水彩,直到晚年仍坚持画水彩,并尝试用宣纸作画,试图把笔墨情趣融入水彩之中。20世纪初,在留学生画家中,有不少人精通水彩。如1905年赴日的李叔同,留学期间不仅画水彩,而且还撰写了《水彩画法说略》(1905年),这大概是我国最早讨论水彩画的文章。

随着西画观念的传入,水彩画作为便捷工具最先流行并负载着西洋画的称号。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模式引自西欧、日本,从此美校和师范美术科成为学习西画的基地,培养了众多掌握水彩画的新型人才。上海是我国早期水彩画的大本营,1864年前后,徐家汇“土山湾画馆”正式向中国孤儿传授素描、水彩、油画等西洋艺术。“画馆”主持人之一——刘德斋修士,尤善水彩风景。学徒中的徐咏青、周湘等被视为我国早期水彩画家中成就较高者。后来的学徒中还有杭穉英、张充仁等也是20世纪中国水彩画的重要人物。民国时期,上海的“白鹅画会”、“充仁画室”、“穉英画室”等也培养了不少水彩画家。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以翰墨歌盛世,借丹青颂辉煌”,南京道教界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画作品展
  • 宋代的道教美术
  • 唐代的道教美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美术
  • “描绘”神仙的道教美术

推荐阅读

武汉大道观组织民管会及监事会成员学习“习近平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拜见”讲话与“道教教职人员行为准则”专题会议
3周前
西安市青华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3月前
江西省道教协会第十届玄门讲经活动在都昌成功举办
1周前
黄信阳弘道济世专项基金特种邮票正式发行
1月前
常州市金坛区道教协会召开四届二次会长办公会议暨2025年“安全生产月”宣讲活动
3周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