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3日下午16:04,在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苍洞(凝真宫)出土:《金龙白璧》。(金龙<虚腹>:长11cm,高 7cm,重79克;白璧2块:各为长22.5cm,宽8cm,厚1cm,和长12.5cm,宽8cm,厚1cm。)御赐的《金龙白璧》属于哪个朝代皇帝的赐物?特查考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录证:
一、南宋1223年《嘉定赤城志》——关于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苍洞的记载(《嘉定赤城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明志,是台州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是大宋当朝编纂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记载原文:
括苍洞,在县东南三十里括苍山之间。按《尘外记》:“括苍,成德隐玄之天,盖第十大洞天,列先所居,在台之乐安,即仙居旧邑也。”又《宝藏名山记》云: “括苍洞,周回三百里,徐真人所治,真人名来勒,尝得道上升,至东汉,为太极法师莅职洞天,总司水旱罪福之籍。唐天宝七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台宿。’诏建洞宫,榜曰:‘成德隐元’。”旧传此洞与处之玉虚宫通,自括苍岭而言,东则属台,西则属处,是谓天门地户,故不特处名括苍,而台之括苍门与此邑之括苍驿,亦皆以是得名焉。宝历中,道士叶藏质重修之。国朝天禧二年,投金龙白璧,赐额“凝真宫”。崇宁二年,令苏敖奏闻,封灵应真人。光宗在储宫,书“琼章宝藏”四字镇之。今上龙潜,亦赐奎画及金铸星官像。由是洞宫增重矣。洞口有石云,其山曰福星山,道士马自善所手培云。
二、清《光绪仙居县志》——关于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苍洞的记载:(《光绪仙居县志》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编纂成书的,是记载仙居县事的较为全面的地方志书。
记载原文::
括苍洞,在县东南五十里括苍山之间。按《尘外记》:“括苍,成德隐元之天,盖第十大洞天,列先所居,在台之乐安,即仙居旧邑也。”又《宝藏名山记》云: “括苍洞,周回三百里,徐真人所治,真人名来勒,尝得道上升,至东汉,为太极法师莅职洞天,总司水旱罪福之籍。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有庆云覆洞,太史奏:‘有真气见于台宿。’诏建洞宫,榜曰:‘成德隐元’。”旧传此洞与处之玉虚宫通,自括苍岭而言,东则属台,西则属处,是谓天门地户,故不特处名括苍,而台之括苍门与此邑之括苍驿,亦皆以是得名焉。宝历中,(唐敬宗年号即公元825-826年)道士叶藏质重修之。宋天禧(宋真宗年号)二年(即公元 1018年),投金龙白璧,赐额“凝真宫”。崇宁(宋徽宗年号)二年(公元1103年)令苏敖奏闻封灵应真人。光宗在储宫书“琼章宝藏”四字镇之。宁宗龙潜(皇帝未即位时”),亦赐奎画及金铸星官像。由时洞宫增重矣。洞口有石云(象云之石),其山曰福星山,道士马自善所手培云。《云笈七签》云:羊愔以夹江尉罢居隐括苍山,一日中与道士饮,忽仆而寤云:“有一人自称灵英,邀入洞中,须臾,石间迸出一物,指曰:此青灵芝也,食之仙。愔所食甚美,自是惟饮水觉身轻骨鸣。时兄忻任乐安令,每往省之,朝去暮还,后入委羽山,人莫之见”《赤城志》。旁有礼斗坛,洞口有小洞曰紫云,可占晴雨。(石色若紫云,湿则雨,燥则晴)后汉葛玄炼丹其上,丹井犹存。庆元道士王崇祐撰《十洞天志》十卷,今则佚矣。
三、《嘉定赤城志》关于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天台玉京洞的记载:
记载原文:玉京洞,在县北七里赤城山右。盖第六洞天,茅司命所治,或号太上玉清天,或号玉真清平天,或号上清玉平天。按道书云:“天尊在元都玉京山说法,令众仙居此。”又《会稽记》云:“赤城山有玉室璇台,许迈尝居之,因与王羲之书云:‘自天台山至临海,多有金台玉室、仙人之草。’《赤城事实》又载:”晋柏硕因驰猎深入,见其中有名花异草,香气不凡。”又徐灵府《小录》云:“其下别有洞台,方二百里,魏夫人所治。南驰缙云,北接四明,东距溟渤,西通剡川,中有日月三辰、瑶花芝草,自晋、宋、梁、隋暨唐天宝尝望秩焉。”国朝咸平、天圣中,投金龙玉简,顷岁为人盗去。今堙塞不全矣。侧有道人洞,其中三石穴险不可跻。”
综上所载:宋真宗皇帝,赐给天台玉京洞为《金龙玉简》;赐给仙居括苍洞的为《金龙白璧》。真是皇赐良道“天仙配”。
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凝真宫论坛 从现在文献记载的史实与出土的实物形态,相互印证,可以证明:《金龙白璧》属“宋真宗皇帝于1018年赐给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括苍洞”。如“实物考古”能作进一步鉴定证实,那就是锦上添花!
1、宋真宗赵恒(968-1022)55岁。他是一个好道皇帝。997年即位北宋皇帝,在位25年。在位期间立过5个年号,即:咸平(998-1003)、景德(1004-1007)、大中祥福(1008-1016)、天禧(1017-1021)、乾兴(1022年2月)。
2、宋仁宗赵祯于1022年2月接位,改年号为天圣(1023-1031)。
3、投金龙白璧:即为投赠金龙和白璧两件宝物;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凝真宫
4、赐额“凝真宫”:可三意取其一、即:一、赐给皇家制作好的“凝真宫匾额”;二、敕名为:“凝真宫”;三、亲手提写“凝真宫”三个字。
相关新闻如下:
千年道观旧址惊现“金龙白璧”
来源:台州商报 2009-2-25 作者:王晏
修复千年道观凝真宫时,挖出了一块金龙白璧。而据史载,宋真宗曾亲赐金龙白璧给凝真宫。昨天下午,记者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连线发现金龙白璧的闻玄真道长 和仙居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郭金星等人,请他们讲述发现的过程。
仙居括苍洞(即凝真宫)地处道教名山括苍山主峰米筛浪脚下,唐朝时被列为中国 道教第十大洞天,系中国道教南宗修炼要地。唐宋皇帝重视道教,尤其对括苍洞重视非凡,有六代帝王对括苍洞有过赐名赐物。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宋天禧 (宋真宗年号)二年(公元1018年),投金龙白璧,赐额“凝真宫”。
2007年4月,仙居成立了“中国道教第十洞天凝真宫修复筹备组”, 由闻玄真道长担任负责修复拓建工作的筹备组常务副组长。这块金龙白璧就是在修复过程中被发现的。昨天下午,玄真道长告诉记者,发现金龙白璧是在23日下午 4时,当时他正和4名弟子一起,在洞的原址处挖掘施工,以降低拐弯处高度。他们在一块二三十公斤重的圆形石头下面清理出了瓦片等物,再挖下去出现了3块破 碎的汉白玉。“我当时凭直觉感到下面有东西。”玄真道长说,他们赶紧撬开汉白玉石,当泥土清理完毕后,一块金光灿灿的金龙白璧显露在众人眼前。玄真道长立 即通知了仙居县有关部门。
昨天下午,仙居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郭金星和凝真宫修复筹备组名誉组长、仙居县老年协会会长郑西炉等人闻讯赶到现 场,对这块出土的金龙白璧进行了初步考察。“这块金龙白璧长12厘米,高7厘米。金龙三爪四足,三须闭口,麟尾,与光绪县志里记载的金龙白璧相符合。”
据 郭金星等人介绍,出土金龙白璧对研究当时道教文化和历史有相当大的意义。目前,这块金龙白璧已由当地政府妥善保护。仙居县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峋告诉记 者,文物管理部门正邀请专家,对这块金龙白璧进行鉴定。
仙居括苍洞挖掘的金龙白璧通过省专家鉴定
来 源:台州日报 2009-8-4 作者: 朱汉多 朱炳火
日前,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对从仙居县下各镇括苍洞中挖掘的金龙和 白璧作出鉴定。专家们认为,该金龙与其他地方出土的唐宋时期金龙造型相近,制造工艺相似,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金龙表面出土痕迹明显。该白璧表面风化严 重,可见制作年代久远。
7月9日,3名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对仙居县下各镇括苍洞进行了实地勘察。专家们还对洞中与金龙白璧同时发现的两件 已残的青瓷碗进行鉴定,认为从造型、釉色等判断,应为宋代物。
括苍洞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十洞天,位于仙居东南下各镇括苍山麓。据《光 绪仙居县志》记载:“括苍洞周回三百里,徐真人(徐来勒)所治,唐天宝七年(748),诏建洞宫,榜曰‘成德隐元’。宋天禧二年(1018),投金龙白 璧,赐额‘凝真宫’。……后汉葛元,炼丹其上,丹井犹存。”
今年2月23日下午,括苍洞修建过程中,在洞内地下1.4米左右深处,挖掘出金 龙一尊,白璧两块。据史料记载比对,和《光绪仙居县志》描述的非常吻合,这是宋朝皇帝御赐的金龙白璧。此金龙为开口龙,重79克,长11厘米,高7厘米, 四脚三爪,两角双翅三须,背为麒麟峰,栩栩如生。白璧为汉白玉,其中一块长22.5厘米,宽8厘米,厚1厘米。另一块长12.5厘米,宽8厘米,厚1厘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