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净心以悟“道”

净心以悟“道”

道音文化 10年前

《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无处不在的,天地始有,即有道。

可是“道”究竟是什么呢?物质还是精神的?老子没说。我们只知道道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你悟到什么,什么即为道,个体不一样,道的属性也就不一样了。所以道是无常的,即不是永恒不变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管你悟到了什么,是意识层面的也好,语言层面的也罢,这都是普通的道,有属性的道,而非“常道”。常道应是永恒不变的道。所以道也是有“常”的,即永恒不变的。

《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就蕴含了哲学里讲的辩证法,继续往下读的话,你会发现,若无“辩证思维”,无法理解《道德经》。

除了辩证思维,还需净心,放下执念,即放下意识里旧有的一些观念,以一颗婴孩之心去观“道”。

有人在《道德经》讲堂里听完了第一章的讲解后,反而云山雾罩,更不明白什么是“道”,什么是“名”,我想就是没有净心,受旧有观念的牵制,受意识的羁绊,所以“道”在眼前而不识。

记得《倚天屠龙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张三丰闭关悟出一套太极拳法,传授给张无忌时,张无忌边学边忘,学完后就忘了大半,再一细想,几乎全忘了,原以为自己太笨,谁知张三丰说忘得好,悟性极高的人方能如此。

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一招一式,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读《道德经》也须如此,恰如学张三丰的那套太极拳。

曾与一友人聊天,引用了《道德经》第十二章里“五色令人目盲”之语。我理解的“五色令人目盲”,即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视觉不明。并立即将之与我认识到的现实联系起来,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常常让浮躁的心辨不明方向,看不清世相的本真,所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犹如盲人摸象。

当我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讲给师父听,师父说我的理解只是皮毛。然后她引经据典的给我讲了一通。这样的对话有过两次,奇怪的是,平日里所讲的我都能听懂,唯独讲到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听后就忘了,一点痕迹也没留下。这个“忘”异于张无忌的“忘”,张无忌是忘了招式,招式只是一个载体,记住了其中蕴含的“道”。我是什么都忘了,纯粹没懂,其实并非这句话有多难理解,就是没听进去。究其原因,我对这句话有了先入为主的理解,并且认为自己的理解是符合实际的,是正确的,只有放下这份执念,才能听进师父的话吧。

由执念,让我又想到了一句话:欲念在哪里,道就在哪里。

你想成为名师,这就是道的方向,就去悟名师之道;你想成为富商,就去悟富商之道。

较高的境界莫过于能开启大智慧,使之在生活中如鱼得水,又如水利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适当的放下执念,净心悟道,以得智慧。

(陕西安康恒口中学   陈春苗 提供)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论丹道的“印心”与“师承”——参《医道还元》
  • “强梁者不得其死”之我见
  • 修道要从心上学,炼心养性学是一切修炼的基础
  • 邱清辉道长:漫谈道教经典诠释
  •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修的是万物圆融的理想境界

推荐阅读

兰州市城关区道教界举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讲经交流会
1月前
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研讨会举行 李干杰出席并讲话
3月前
孝感市道教协会举行第一届第四次理事会暨玄门讲经活动
4周前
成都市道协成功召开第九届理事会第十二次会长(扩大)会议
2月前
为家、为国亦为万民,修行终归于道隐无名
2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