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此心一切念,皆当作修持:请问修行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此心一切念,皆当作修持:请问修行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道音文化 5年前

此心一切念,皆当作修持:请问修行的根本意义是什么?-道音文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修行”变成了一个很热的词汇。不论是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还是自古以来便有的终南隐修;不论是数年前的气功热,还是时至今日火遍某音的乡村田园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原来我们心中所向往的东西,正是在现实中所缺失的。这份缺失,不是简单的没有或不存在,而是基于种种条件使得我们无法去实现。于是,修行这个词便在无意间被人们赋予了文艺的格调。

基于此,不仅要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对修行之事如此向往且痴迷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修行”本身的概念说起。道教讲说的修行,涵盖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指通过一些特殊的炼养方式,通过保持人体精炁神的充盈不竭,首先实现身体上的康泰无疾,进而达到长生久视、乃至得道成仙的境界。此等修行,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大凡修为有成者也多已避世不显,所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范围内很难见到。同时,因为对各种修行条件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也注定其不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此,也要友情提醒大家,虽然依旧有很多人对此事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在没有明师引导的前提下,切记不要盲修瞎练。修行是要冲破重重关卡的,并非是看几本修炼的书籍就能参透其中玄机。若是一招不慎,后果难以设想。

其二,多是指对心性的炼养。这一概念的范畴相对比较宽泛,并且在诸多道经中多有论述,如大众所熟知的《常清静经》《感应篇》等。虽然经文中对修行的要求有深浅之别,但皆是希冀人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发善心、行善事,通过万千人事来磨练性功,最终可以可以达到慈心下气、悲悯人天的修行境界。相比起前一所述,此处所指的修行更具有社会普适性。也即是说,只要把修行的理运用得当,每个人都能从此等修行中获得益处。

此心一切念,皆当作修持:请问修行的根本意义是什么?-道音文化

从常理以及宗教感情上来讲,看到有越多的人对修行事感兴趣,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奈何大众虽然口口声声在讲修行,却又总是把修行的理停留在单纯的思考和论说上,反而在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总是一次次跌入魔障之中不能自拔。这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如经文中提到,我们从现实中感知到的一切苦,最终只来源于“执着”两个字。因为放不下,所以时时都要受着煎熬所带来的痛苦。但此人真的不懂放下便是解脱的道理吗?非也!而是道理是祖师的道理,你若没有经过人事的历练,即便学了再多的道理,也终究是在纸上谈兵。况且,道教在讲修行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说过哪个人是可以一朝悟道的。丘祖当时“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苦修,就是在用一次次的人间考验,来印证自己所学所悟的理,来试炼自己的心是否仍被欲望蒙蔽。

换个角度来看,当你学了越深奥的理,也就需要更大的磨难去验证这一道理的实用价值。这就是道教所讲的修行越高、魔障越大的道理。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正是因为一次次地在历经着魔考,所以才能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以往所修、所学的内容究竟有哪些不足。发现不足,才能精进。

尽管我们都期望着能够通过修学的过程,使自己可以淡然地面对人间所有浮光。但是这世上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只是被生活逼成了一个斗士,不断地被击倒,又不断地重新站起来。纵然满身是伤,仍然能够心怀美好。这样的人,也许他没有穿着祖师爷的三尺大领,或许他没有诵读过上圣高真的金书玉笈,但他却毫无疑问地可以被称为“修行人”。

此心一切念,皆当作修持:请问修行的根本意义是什么?-道音文化

须知道,修行中讲的妙理,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行的。所谓之修行,是要从生活的本身中觉悟因为修持而带来的改变。虽然从宗教的意义上讲,修行的概念更多地是在告诉人们要出离人间的欲望,但出离不等同于绝对的放弃。而且,“出离”作为行为动词来看,其着意的对象乃是我们本心中升起的淫欲妄想。因妄念不息,所以才受着爱河沉沦的苦楚。生活本身,既不是苦,也不是修行,而是当你以什么样的心念去过这场人生时,最终才会返归给自己什么样的结果。

一切未来果,皆出此时因。一切修真事,皆在此时行。那些学了几句修真的词句后,便已自觉得了道妙的人,等待他们的历练终将很长。在这一生的红尘试炼中,我们究竟是得了圣真之要,亦或者是仍为一介凡夫,这些结果都不等于修行。因为若你以修行心来看,一切境缘都是修行,心中不着,万物自然清静;纵然你依旧出离不了世俗的心,那也无妨,因为你正经历着的所有,都不过是在等着因缘的出现。未曾出离,不懂修行;待到经行之后的回望,才会知道当时一切苦乐,其实已在修真。

修行,没有定义,只有自己独属的一份体悟。在可说与不可说的杳冥之间,观众生之万相,照见自己本性真灵。观照之间,觉悟之时,正在修行!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坤》卦“厚德载物”发微
  • 道家与道教,二者如何才能一脉相承?
  • 道不离人,人不离道,论老庄中的“人本观”
  • 太一神,一位被你忽略掉的先天大神
  • 吉林舒兰玉龙之宫,玄裔弟子清修宝地

推荐阅读

上海白云观慈爱功德会开展“端午送安康”系列活动
2周前
昆明市盘龙区道教协会开展“情系护林员”爱心捐赠慰问活动
3月前
李光富会长: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努力开创道教工作新局面
1月前
福州市道教协会召开会长(扩大)会暨2024年年度述职会议
2月前
武当山道教协会学习贯彻湖北省道教协会道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推进会会议精神
1周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