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得道成仙之说,可是何为仙?如何成仙?这其中文字记载寥寥无几。
仙人:一种存在于道教体系中的至高存在,历史上也记载过许多修行之人成仙的事迹,但多数为服用金丹、仙人点化等缥缈玄说,并无细致记录,笔者将通过本文,以“善”一角度借浅显文字解释成仙之奥妙。
一、典籍中的成仙之法
道教史上著名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提及成仙之法“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中国道教学院2018级研究生班所释《太上感应篇》中对这一段的释文为“想做天仙多行善,一千三百少不成。想做地仙为善事,三百善行逐日增。”同时道教认为,日常持诵经文回向十方也是一种善行。道教经文《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中就提有“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由此可见善行在道教修行过程中之重要,善行亦是成仙之根基。
二、道教神仙的成仙之法
民间俗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是道教神仙中的许逊天师(又称许真君、许祖、感天大帝)。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许祖所创立的净明忠孝道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新兴道派,其教理总旨以“垂世八宝”: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源。八宝尤以忠孝为首,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旨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忠孝为本、方寸净明;谓欲仙道,先修人道。人事尽时,天理自见。《太上灵宝净明四规明鉴经》云:“孝悌道之本,固非强而为。得孝悌而推之忠,故积而成行。行备而道日充。是以尚士学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净明道主张忠孝立本,倡行忠孝建功,倡导忠孝神仙,其忠孝伦理思想深得文人墨客及信众的拥护。如明代著名的哲学家高攀龙推崇净明道说:“东林朋友俱不知玄,仙家唯有许旌阳最正,其传只‘忠孝净明’四个字”。
“一言止杀”说的是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祖师长春子——丘处机。祖师在“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苦修炼心,关中宏教后远赴西域,西行万里,规劝元太祖成吉思汗停止杀伐。丘祖因此闻名,朝廷特赐掌管天下道门之职权。也凭此无量功德,羽化飞升作大罗天仙状元、广援普度天尊。
不论许祖或者丘祖,在修行过程中都是先修人道,再修仙道。而修人道之重要,在于行善事,结善果。
三、民间传说中的成仙之法
民间传说中有许多精怪成仙的故事,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东北狐仙、天师府狐仙堂。狐仙三报恩救黎民百姓的故事深入人心,更有四十三代张宇初天师留下法旨:“百余年来,云台山二狐对吾道贡献良多,已成仙果。天师府内可为其塑金身以祀。”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遵从遗命,便把天师府西客厅辟为“狐仙堂”并塑了神像。民间长久以来也有着修桥修路,行善积德,可做神仙的说法。
综上三点不难发现,成仙之法重在行善积德。但为什么成仙之法的根基一定是行善积德?用《太上感应篇》作解释即为“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简述而言即为,道教认为人所作所为有天神查勘,久行善事有利于改运积德,久久之后便能得道,而后羽化成仙。
当我们从唯物角度观察就可得知,久行善事的必然结果是会被百姓传颂,例如一言止杀的丘祖,因规劝成吉思汗停止杀伐被百姓长久的记忆,其精神被后世弟子继承发展。可以说丘祖之精神亘古不灭,这一点与道教认为的仙人的长生不老、亘古不灭不谋而合。
道教认为仙人在成仙之后是将凡身留于人间的,是精气神化形的相貌重组后列仙南宫。道士辟谷的原因也在于此,道士们认为谷物在凡世生长沾染凡气不利于自己凝炼精气神,故而辟谷。道士认为对于精气神的凝炼有利于成仙,上文提及仙人即精气神化形重组,故道教体系中的仙人可理解为道教徒认为的永存的精神体。故精神之永传即仙人之长生不老。例如:孔子、老子等人,在中国民间都被称为圣人,其思想在中国更是广为流传且发展。又例如: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因为忠义被百姓传颂,全国各地都有祭祀庙宇,道教尊其为崇宁真君。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结论。成仙作圣的基本在于其思想要被广泛地、长久地传播,当是经久不衰的、绵延不绝的。如此其人精华所在便得亘古不灭的长生,其人即可称为仙人。在当今社会下又如何成仙?今引用上智下亭闵大宗师曾在亚洲宗教和平会议上的讲话中的一段加以论述:“《太平经》曾提出‘推通周足’的作法,所谓‘推通周足’,即广泛投入于普遍的社会人群,以满足每个人的生活需要。”闵道长这一论述阐明了在当今社会中不论道教信徒还是平民百姓都当广泛投入于普遍的社会人群,去服务社会,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本文作者:袁子非,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