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之际的全真派高道赵道坚,是其掌教邱处机最为器重的弟子,曾协助邱处机处理教务近三十年,最后在侍从邱处机西行布道、觐见成吉思汗的路途中羽化仙逝,为邱处机的“一言止杀”[1]奉献了宝贵的生命。他奉道的一生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因道行深厚、功德广大受到后人的特别崇敬,曾被元代朝廷加封为“中贞翊教玄应真人”[2],并且被全真弟子奉为龙门正宗第一代大律师。今天,我们重温赵道坚的生平事迹,学习他那心系天下、坚心奉道的精神,对修道、弘道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极度虔诚的奉道人生
关于赵道坚的生平事迹,在《长春真人西游记》《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金盖心灯》《白云仙表》《龙门正宗觉云枝道统薪传》等著作中均有记载,其中《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的记载最为全面,该书是元代高道李道谦编写的,后来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以下笔者依据此书内容[3]用现代白话简述一下赵道坚的生平。
赵道坚俗名叫赵九古,祖籍檀州(今北京密云),祖辈世代为官,颇有政绩。后来他父亲的官职不稳定,先被调往淄州(今山东淄博)任太守,接着被调往平凉(今甘肃平凉)任同知,于是全家跟着一起迁移。金大定三年(1163),赵道坚在平凉出生,取名为九古。他一出生就喜欢澹静。有个懂象数的人曾相其面说:“这孩子骨相清奇,以后定是个超凡脱俗之人。”1177年,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多次想为他娶妻成家,而他却立志学仙,不顾母亲的责备,坚决要出家修道。后来他听说府中有个叫崔羊头的道人很有道行,于是拜其为师。崔羊头让他烧火做饭,每天晚上做五至七次饭,每次都要变换味道,迫使他通宵不能睡觉。这样持续了三年,而他毫无怨言。崔羊头发现他是个可教之才,于是把他推荐到甘肃华亭马丹阳门下。第二年,马丹阳回终南山时,让他前往龙门拜邱处机为师。邱处机为他更名赵道坚,并特意训练他,去平凉一带传教时总把他带在身边。1188年,邱处机应金世宗之邀赴中都(今北京),就让他师事李灵阳(王重阳的道友,邱处机尊之为师叔)。1191年,邱处机回山东栖霞时又带着他去向刘长生求学。没过多久,刘长生就让他去栖霞、回到邱处机身边。因为他的文笔清古、书法造诣精湛,尤其是他道心的坚定,深得邱处机的赏识。邱处机让他担当文侍,掌管经籍典教,处理日常教务。之后,凡是前往求见邱处机的人必先拜见他。1219年,邱处机奉诏前往西域布道,在挑选随行人员时,他被列为不可替代的首要人选。1221年,西行队伍到达塞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国奇姆肯特城附近)后,他对尹志平说:“我走到宣德(今河北宣化)时就有长离人世的感觉,现在归期已到,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照顾师父。”然后就羽化仙逝了,时年五十九岁。1222年,留住在阿不罕山(今乌里雅苏台的阿尔洪山)栖霞观的宋道安,遇到当地恶人制造麻烦时,在白天打坐,看到赵道坚带着书信从天窗下来,第二天果然收到邱处机的书信,致使麻烦得到解决。还有很多关于赵道坚羽化后显灵的事迹不能一一列举。后来,朝廷加封赵道坚为“中贞翊教玄应真人”,并将他的冠履葬于五华山,年年在那里举行祭祀。
这篇传记告诉了我们,赵道坚虽有仙道夙缘,但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却有许多考验他的关口,是他那极度虔诚的信仰、坚定不移的奉道意志伴他度过一个个关口,走完了整个人生旅程。其一,他出生于世宦家庭,如果顺从他母亲的意愿娶妻成家,肯定能过上舒适的世俗生活,但他坚决不从,一心只想以道为业。其二,他拜崔羊为师头后,崔羊头并没教他如何修道,而是让烧火做饭,并且对他无情地折磨、不让睡觉,他如果没有极度虔诚的信仰,就不会具有那种超凡毅力、无端地折腾自己三年,当然就不会得到崔羊头的举荐。其三,他听从马丹阳的安排去龙门师从邱处机,如果他担心吃不了龙门的苦头,跟随马丹阳回终南山,就不可能获得邱处机的赏识和器重、以及李灵阳等高道的教导。其四,他在宣德时就感觉到自己会在西行途中羽化,他若没有深信不疑、极度虔诚的信仰,就会选择留住在宣德的道观。在上述几个人生抉择的重要关口上,只要赵道坚的奉道意志稍微有一点动摇,他的传记就得改写。
二、心系天下的慈悲情怀
赵道坚在羽化之前告诉尹志平,他刚走到宣德时就感觉到自己即将羽化,对此,《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有更详细的记载:
虚静先生赵九古语尹公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役。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数日示疾而逝,盖十一月五日也。[4]
赵道坚羽化前对尹志平说:“我随从师父到宣德时就有长离人世的感觉,经过这一路辛劳,已感到非常疲倦,师父曾经教导我:‘道人不能因生死动心,也不能介意苦乐,到哪里去都可以去。’现在我的归期已到,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照顾师父。”在示疾前短短的两句话,透露了他那心系天下的慈悲情怀。
赵道坚是1221年十一月初五在塞蓝城羽化,他在宣德时就已预知远行的结果,他们启程离开宣德是在1221年二月初八,可见他带病跋山涉水行走了九个月,完成了他们西行布道的主要路程。他们走到塞蓝城时,宣使刘仲禄因为队伍已接近成吉思汉的行宫,早就提前去奏报成吉思汗了(十月二日……宣使以师奉诏来,去行在渐迩,先往驰奏[5])。宣德即宣德州,当时是在金国界内,就是现在的河北宣化;塞蓝城在《元史》中称为“赛兰”,位于现在哈萨克斯坦国的奇姆肯特附近,在波斯、阿拉伯语中意为“白水”,在唐代称为“白水城”,又是与唐玄奘去印度取经路线相会合的地方。[6]不难看出,赵道坚选择在塞蓝城“示疾”离开人世是有他的特别用意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赵道坚抛开生死,全力支持邱处机一行义无反顾地去迎接嗜杀成性的成吉思汗的“挑战”,带病在充满艰险的道路上跋涉九个月,坚持把西行队伍护送到成吉思汗行宫附近的呢?
《道德经》云:“慈,故能勇。” 因为赵道坚具有心系天下的慈悲情怀,才拥有迎难而上的超凡勇气,才萌生救民于水火的使命。我们先看看赵道坚在宣德一带的见闻。
在1220年春,布道队伍刚到燕京,邱处机听说成吉思汗的行宫在跟着部队逐渐西行,考虑到自己“春秋已高”已经年迈,不愿冒着风沙西行,“欲待驾回朝谒”想等成吉思汗从战场回来后再去觐见,并且“遣人奉表”[7]派人呈表章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在1220年八月初布道队伍到达宣德,等到1221年二月初八才从宣德启程出发,在宣德停留了半年时间,偶尔为朝元观、龙阳观等道观做斋醮。在宣德逗留期间,邱处机又收到了成吉思汗催促尽快西行的诏书:
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摩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其见重如此。[8]
成吉思汗在诏书中说,您既然已从蓬莱乘云车启程,就一定能驾仙鹤云游到“天竺”印度,达摩沿用印度心法来东方修炼传道,老子西行度化胡僧而成就道业;虽然路途遥远,但依凭几杖之助并非不能到达,以此答复您的表章,希望您能明白我的意愿;路上天气有寒有热,您一定要多多保重,其它的话就不多提。显然,成吉思汗在这里的褒奖是希望邱处机尽快踏着老子西行的足迹前进,“温言答之,欲其速也[9]”。
接到成吉思汗的诏书后,邱处机给燕京的道友寄过两次诗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第一次写道:“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自叹非玄圣,如何历大荒。”[10]叹息自己不是“玄圣”老子,不知该如何越过艰险莫测的荒漠、远赴西域的天马之乡。接着又寄诗:“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年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11]表明了自己必须抓住这次布道传教机会的决心,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不管此次远行有多艰难,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应为拯救百姓的身家性命努力。
赵道坚作为邱处机最器重的大弟子,西行随从队伍中的首选人员,他在栖霞时,凡是前往求见邱处机的人必先拜见他,在西行途中定然要承担领队的职责,必须了解邱处机西行的意愿,对上述情况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他在邱处机顾虑自己“春秋已高”不愿西行时说出自己的病情,那么整个西行队伍就会失去凝聚力,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可以说邱处机寄给燕京道友诗中所表的决心就是赵道坚的决心。因为赵道坚只想着“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所以才会“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竭力护送西行队伍到达成吉思汗行宫附近,为邱处机后来的“一言止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流芳千古的无量功德
每个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默默为之付出的团队,同样,“春秋已高”的邱处机能如愿实现“罢干戈、致太平”的“一言止杀”,也离不开随行队伍的默默付出;随行队伍的十八人能默默付出,离不开赵道坚的领队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因为赵道坚具有心系天下苍生的慈悲情怀、舍生忘死的奉道精神,随行队伍自然会拧成一股绳、发挥最大的团队力量。
赵道坚为西行布道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真的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在赵道坚羽化之后,邱处机很快就到达了成吉思汗行宫,实现了“一言止杀”的宏愿,“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朕志。’”[12]成吉思汗将邱处机的话当成上天的旨意。邱处机的进言在成吉思汗下诏止杀前就拯救了几万人的性命。[13]并且,成吉思汗因此令邱处机执掌天下出家人,赐予虎符、玺书等权力象征之物,免除道门赋税,在政治、经济上为全真派以及整个道教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致使后来几代全真派首领都被朝廷敕封真人、真君、元君等称号。后来《龙门正宗觉云枝道统薪传》载入了赵道坚西行的功德:“随邱祖抚西北,安堵流民二十余万人。”[14]《长春真人西游记》还载有赵道坚羽化后显灵、帮助宋道安在阿不罕山栖霞观化解磨难的事迹:
宋公道安昼寝方丈,忽于天窗中见虚静先生赵公曰:“有书至。”道安问:“从何来?”曰:“天上来。”受而视之,止见“太清”二字,忽隐去。翌日,师有书至,魔事渐消。[15]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与赵道坚同行的道友李志常撰写的,他在书中记下赵道坚显灵的事迹,至少说明赵道坚在当时就已为西行的道友点燃一盏心灯。
元代的《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记载了更多关于赵道坚显化灵异的事迹:“既达汉地,自云中、武川、灅阳、燕蓟十余处见先生单骑而至。预报:‘长春宗师东还不远,何不远迎?’其神异之迹不能备纪,姑录一二。”[16]在李志常任全真派教主时,朝廷加封赵道坚为“中贞翊教玄应真人”,并葬其冠履于五华山,每岁进行祭祀。邱处机羽化后,道众为了安葬邱处机,在白云观内建处顺堂,堂中供奉“七真”塑像,并有随从邱处机西行十八弟子的绘像,其中赵道坚位列众首,此绘像在明代仍清晰可辨。明代李得晟的《长春殿增塑七真仙范记略》记载了此事:“白云观旧有处顺堂,创自元未混一时,清和尹宗师藏厥师长春邱真人仙蜕于下……旧壁图绘十八大师像及五真人像,第恐后人莫可辨识,遂订野史,得随师西域弟子,谓赵道坚、宋道安……”[17]清代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撰写的《钵鉴》追溯赵道坚为第一代大律师,闵一得的《金盖心灯》为赵道坚撰写了律师传记:“《赵虚静律师传》:师,姓赵,名道坚,号虚静……是为龙门第一代律师。”[18]后来的《白云仙表》《龙门正宗觉云枝道统薪传》《道统源流》等都继承这个道统。
现今北京白云观的救苦殿和药王殿曾为供奉赵道坚等十八宗师的殿堂,可能因为殿内十八宗师的塑像在文革期间被毁,后来没有重造塑像的原像依据,才改为救苦殿和药王殿。前些年,白云观在整理文物时发现了一幅清代的“第一代赵律师”[19]画像,上面还有高仁峒为赵道坚题写的小传,此像已被收入李信军主编的《水陆神全:北京白云观藏历代道教水陆画》。毋庸置疑,赵道坚的无量功德必定能流芳千古。
注释:
[1] “一言止杀”出自清乾隆皇帝为北京白云观邱祖殿撰写的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李养正:《新编北京白云观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643页。)关于邱处机与成吉恩汗的“止杀”对话,《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中有详细的记载:“七月初,师遣阿里鲜奉表谏上止杀、赦叛,上悦……一日,上问曰:“师每言劝朕止杀,何也?”师曰:“天道好生而恶杀,止杀保民,乃合天心。”……上悦曰:“神仙前后之语,悉合朕心。”(陈垣:《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635—636页。)关于成吉思汗对“止杀”的实施可见元史中记载:“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太祖本纪》,《元史》卷一)
[2]《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528页。
[3]《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528页。
[4] 《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488页。
[5] 《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487页。
[6] 参见尚衍斌、黄太勇:《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41页。
[7]《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482页。
[8] 《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483页。
[9]此语为耶律楚材所言,因为诏书是他起草,他后来在《西游录》中谈及此事。参见尚衍斌、黄太勇:《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65页。
[10]《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483页。
[11]《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483页。
[12]《释老传》,《元史》第二O二卷。
[13]《元史》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释老传·丘处机》,《元史》第二O二卷)
[14]《藏外道书》第31册,巴蜀书社,1994年,第462页。
[15]《道藏》第3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494页。
[16]《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528页。
[17]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583页。
[18]《藏外道书》第31册,巴蜀书社,1994年,第176页。
[19]李信军:《水陆神全:北京白云观藏历代道教水陆画》,西冷印社出版社,2011年,第268页。
(邱清辉道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