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再论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思想

再论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思想

牝青 2年前

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我们的圣人老子在这一章节提到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而我们的传统的道家思想也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生死之道,是大于一切的。

而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人都会把一些身外之物看得过于重要,比如我们的名誉,以及房子、车子等等这些财货。而老子就在这一章提出来三个问题,让我们去深度思考:我们的名誉和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可亲呢?我们的生命和财货比起来,哪一个更贵重呢?我们得到这些财货和名利,跟我们失去健康,甚至身体死亡相比,哪一个更为痛苦呢?

而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往往在财货和名利中迷失了。很多人为了一些财货,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最终他可能收获了很多钱财,可是也会把那些钱财交给医院。很多人为了虚名,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最终名不副实,甚至身败名裂。

原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甚爱,爱之甚,则易不择手段。很多人过分地去热衷于追求名利等等这些身外之物,但经常会为了自己的名利等目的而无所不为。而结果呢,必然导致他会大费,劳心劳神,付出更多。

多藏,藏之多,则攻之者众。如果我们过度地去积累财货甚至名誉,则物极必反,很容易引起他人的猜疑、嫉妒、算计,最后可能会失去地更多,比如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幸福感等。

所以我们会知道,如果我们过度地去追求身心以外的东西,我们往往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我们的生命。

圣人对待名利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地方提到,圣人功成而弗居,圣人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圣人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等等。也就是说,圣人不会去彰显自己,也不会追名逐利。大道至简,圣人是符合道的朴素的思想的。而反者道之动,这个世界的规律大概就是事物常常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过于追逐名利,往往得不到名利。这也是为什么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也就是说我们要懂得满足,懂得知足,懂得停止,适可而止,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到屈辱,不会遇到危险,也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去保持我们生命的安定和平安。

正如尚书中所记载的,我们中华民族十六字传世心法的最后一句“允执厥中”,也就是保持一种中和的状态。能够保持在知足、知止的状态,其实就是“中”的状态。当我们觉察到身边的事物发展到一个和谐的状态的时候,即阴阳平衡的时候,我们就要知足和知止,并且要保持好这种觉知。而且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想法和欲望而乱为、妄为,导致这个事物反而转向一种不和谐的状态。

这其实也是一种修行方法,即时时刻刻保持觉知,觉知我们在时时处处都能达到一种知足、知止的状态。当我们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平顺和安稳。这也是保持生命长久的一个方法。

(文章来源:道音文化,作者:刘嘉男,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1
牝青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书。

猜你喜欢

  • 道不离人,人不离道,论老庄中的“人本观”
  • 太一神,一位被你忽略掉的先天大神
  • 吉林舒兰玉龙之宫,玄裔弟子清修宝地
  • 进行斋醮仪式前为什么要洁净身心?
  • “天理难容”讲的究竟是什么理?

推荐阅读

吉林舒兰玉龙之宫,玄裔弟子清修宝地
2周前
“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吒儿,其实你已近道为仙了)
3月前
全球多地道教界举办祈祷法会,共贺道祖老子诞辰
1月前
每日一道 静为躁君,养静气,去躁气
3周前
江苏全省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全面从严治教研讨会在宁召开
2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