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最好的告别准备——为而不争

最好的告别准备——为而不争

牝青 1年前

每个人都要与这个人世告别,不同的告别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人生意义和社会影响。尽管我们的生、老、病、死都超出自己的掌控能力,但是,其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烦恼,我们是有能力解除或减少的。我们的出生是对前世的承负,衰老是承接盛壮的必然之势,得病是身体阴阳的失衡,死亡是提交使命答卷去与人世告别。其实,我们告别人世的答卷,与在学校提交的期末考试答卷一样,其结果与事先的准备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准备与人世告别?几千前的《道德经》已告诉我们,最好的告别准备就是“为而不争”。

一般认为“为而不争”是指不争名、不争利,只做好自己的事、不与别人相争的处世智慧,其理由是《道德经》中还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而善胜”等语。其实,我们若联系全书,不难发现“为而不争”还蕴含着更深更广的意思,它是面对生、老、病、死的坚实准备,是减少焦虑和烦恼的妙方,是实现人生梦想的指南。

“为而不争”是《道德经》的最后四个字,是作者对全书的总结,也是与读者的告别之语,作者对这四字的安放位置也是对其蕴意的解释。《道德经》中有多处用到“不争”一词,在不同的篇章,它蕴含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争”有夺取、辩论、较量、对抗、抢先、力求获得、等诸多含义。经文最后之“争”应为“力求获得”之义。“不争”指不持力求获得的心态。“为而不争”即尽力“为”、不求“得”的心态。在《道德经》中,形而上的原则总是与形而下的实践相通的,天道的原理就是人道的准则,“为而不争”就是对“天之道,利而不害”的践行。经文最后一句话的完整句子应为:“天之道,利万物而不害自己;圣人之道,尽力为而不争结果。”如果人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去“勤而行之”“周行不殆”,并且保持“为而不争”的心态,其“不争之德”自然就会“配天”,与天道融为一体,就会像天地一样“长生”而“身存”,就会“处前而民不害”,就会像天道一样利益万物却不妨害自身的运行。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已告诉我们,“修之于天下”必先“修之于身”,要想与天道融为一体,必须加强对自身的修炼,而我们的自身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生、老、病、死。在岁月的更替中,我们谁也没法改变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若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没有做好坚实的准备,在生、老、病、死面前,难免产生焦虑和烦恼。

我们的出生是对前世因果的承负,在此承负的面前,我们不做任何主观选择、不带任何情感、不抱任何期望地来到这个世上,其实那就是对“为而不争”的践行。如果我们出生时带有自己的主观愿望,我们都会选择兴旺发达的年代、繁华舒适的地方、富有温暖的家庭。然而,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却没有一个人在乎过来到这个世界的后果,只是尽力地“为”,一点也不会去“争”。如果我们生前不尽力“为”,或者不够力“为”,我们就会夭折于妈妈的腹中。毋庸置疑,我们生前的本性是只“为”不“争”的。如果我们在出生后不能继续持守“为而不争”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家庭、身体状况等与别人的差异致使自己努力的结果与别人不同的现象,那么肯定会产生无名的焦虑和烦恼。

“物壮则老”,一切事物盛极必衰,我们若能享受完生命的强壮阶段,自然就会日渐衰老。衰老的到来需要我们用“为而不争”的心态去面对。一旦衰老,我们的能力就会慢慢下降,贡献的价值就会逐渐减少。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多价值,我们都应该尽力延缓衰老的到来。但是,如果我们执着于“努力延缓衰老”的结果,就会使衰老的到来控制我们的情绪,以致使自己陷入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与困扰,反而使衰老来的更快。如果我们能持守“为而不争”的心态,只是尽力地为——抵抗衰老的到来,却不争(不在乎)尽力抵抗的效果,那么我们的年龄虽老,心里却一直保持年轻的状态,享受年轻的愉悦,身心的愉悦会无形地延缓衰老的到来。

疾病介于生存与死亡之间,是人类无法避开的敌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一辈子不生病的人几乎没有。《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自然并非纯粹的客观物象,天地、自然是可以与人相互感应的,人的身体是不能脱离天地、自然的感应的。一旦感应失衡,人就会得病,产生身体上的痛苦与心里的焦虑。内心的焦虑又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而使疾病加重,发生恶性循环,从而远离健康。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个人的健康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我们自身和他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应当增强预防疾病的观念,学习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尽最大的努力与疾病作斗争。但是,我们若过于在乎预防疾病的结果,过于害怕疾病的到来,我们的努力就会变成徒劳,甚至还会加速疾病的到来。所以,我们在与疾病作斗争时,必须保持为而不争——尽力预防却无畏疾病到来的心态。“为而不争”是积极、乐观的,能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进而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使疾病之敌远离的效果。

死亡是出生、衰老和疾病的最后归宿,是与人生舞台的告别,没有一个人能够侥幸绕过。没有思想上的准备,也就很难有行动上的安排。对待死亡的到来,我们也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尽量使自己在临终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尽量让亲人、朋友不会因为毫无准备而不知所措。“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我们能有幸来到这个世上,就应好好把握机会,竭尽全力不使年华虚度,为来世多种福因。并且,我们都是社会一分子,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单独生活,而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大部分不是亲自用自己双手创造的,而是前人的辛苦劳动换来的,是前人用血汗奋斗出来的;没有前人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享受。所以,就算不考虑下辈子的事情,我们来世上一趟也应该尽力为后人留下一点东西。只要我们有一口气,我们就应当尽力而为。然而,“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我们尽多大的努力,其结果我们是没法掌控的。所以,我们必须持守为而不争——尽力为而不争结果的心态。

只要我们尽力了,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就能为活着的人留下正能量;只要我们不在乎努力后的结果,就不会产生焦虑和烦恼;如是“为而不争”,就可以安然地提交人生使命答卷与人世告别。

(本文作者:邱清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10
牝青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书。

猜你喜欢

  • 道不离人,人不离道,论老庄中的“人本观”
  • 太一神,一位被你忽略掉的先天大神
  • 吉林舒兰玉龙之宫,玄裔弟子清修宝地
  • 进行斋醮仪式前为什么要洁净身心?
  • “天理难容”讲的究竟是什么理?

推荐阅读

浙江省道教协会召开专委会工作会议
2月前
“道风月”活动举行第二场讲座 张高澄副会长讲道教戒律
2周前
广西桂平市道教界举行“缅怀革命先烈 厚植爱国情怀”清明祭扫活动
1月前
福建省道教协会召开四届十八次会长(扩大)会 部署深化道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整顿工作
2月前
临沂市道教协会举办“每月一善”慈善活动
1周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