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16时57分,我沉默地从电影院中走出。
晴天烈日后的余晖中没有半分闷热,浑身裹挟的幽寂倒让我在这酷暑中打了几个寒战。
或许不仅仅是我,和我看同一场电影的观众或许也大多是这般感受。在我看电影的放映厅里,我没有听到一丝抽泣和呜咽(包括我自己在内)。整个放映厅里除了刚开场时的一阵喧闹外,我没有听到任何除了电影之外的声音,大家都一致地保持着死寂般的沉默。
直到电影结束,灯光亮起,观众各自离开时大家都保持着一致的静默,面色淡然,目光凝重,各自静静退场。唯一的一声言语是来自一个十来岁的小朋友,他对他父亲说:“再等等,还有彩蛋没看呢。”
然而,这样一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对于1937年的南京而言,又怎会有彩蛋呢?
他的父亲并未催促小朋友离开,而是静静地坐下来,陪伴他看完了最后的谢幕。我也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末尾那一张张日军拍摄的血色照片,与如今南京的繁华盛景交相辉映,直到最后大屏幕息屏才迈开沉重的步子,缓缓离去。
我不知道该如何向你们讲述这部作品。
我原以为这部作品中会充斥着暴力、杀戮、血腥以及战争,但是看完之后却和我所想的恰恰相反;我原以为这部作品中的主人翁依然能够在夹缝中破关而出活到最后,然而最终逃出去的却是那迷途知返的艺人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我原以为那群日本人会有和以往电影中一样生出哪怕一丝怜悯和动摇,但是我错了。真实的历史中这群视人命如玩物、如牲口的法西斯,又怎会对“战利品”有哪怕一丝的恻隐之心呢……
电影没有想象中的血腥暴力,是因为作者把每一段血腥暴力的场面都替换成了那一张张日军亲自拍摄的被鲜血淹没的黑白照片,而这静默的叙事背后有三十万同胞的冤魂在歇斯底里。其实在我们踏入影院的那一刻我们就清楚地知道,在电影讲述的那段历史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只要1937年12月13日没能逃离出南京城,等待他们的就只有一个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悲惨的结局。而那群至今都不肯承认历史的、依然在祭拜那充满罪恶的靖国神社的日本人,依然以那肮脏堆砌的八纮一宇塔为荣的日本人,依然虔诚礼拜那用南京百姓血肉堆砌的血观音的日本人,又怎会在他们制造的炼狱之中产生那些让他们觉得可笑而滑稽的悲悯和恻隐呢?
有人说:“《南京照相馆》如一座沉默的时光之门,再次带着大家走入了1937年的南京城,以黑白照片打开了这个城市被屠杀的记忆。可以说,《南京照相馆》是快门缝里的血与恨。人不能活在伤痛里,对于一个城市也一样。南京,不需要一次次在荧幕上撕开伤口,才能证明那段历史可以被大家铭记。”这句话,在走出影院后那片沉重的寂静里,在我心头反复叩击。它包含着一种可贵的关怀——对这座城市当下安宁的珍视,对生者避免沉溺于历史创伤的善意提醒。
然而,“不需要撕开伤口”的论断,却像一层温柔的薄纱,轻轻覆盖在那道历史的深壑之上,反而让我在酷暑中感到更深的寒意。这寒意并非源于对伤痛的沉溺,而是源于一种深刻的恐惧:恐惧这温柔的劝解,在不经意间,会让我们淡化对历史真相的记忆,淡化对历史事实的反思。
就如同电影中那些我们早就知道的反差,被我们如今太过幸福的生活所蒙蔽,以至于我们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似乎都带有一丝侥幸和过度泛滥的善意,而忘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我们习惯了和平的叙事,习惯了结局的救赎,习惯在虚构的故事里寻找人性的光辉。但当历史的真相以如此不加修饰、不带任何“戏剧化”滤镜的方式呈现时,那种赤裸裸的、令人窒息的绝望,瞬间击穿了所有预设的心理防线。它迫使我们直面一个事实:在那片炼狱里,善不一定有报,恶未必有罚,生的机会渺茫得如同奇迹,而人性之恶在特定的土壤里,可以膨胀到彻底湮灭良知。
《南京照相馆》的“撕开”,恰恰不是沉溺,而是对遗忘本能的顽强抵抗。它选择用施暴者自己定格的影像,这最冰冷、最不容辩驳的证据,并非为了展览痛苦,而是为了讲述那段赤裸裸的过往。当历史的伤口被时间风沙掩埋,被刻意的谎言涂抹,被轻描淡写的“争议”模糊时,这些来自地狱内部的、由刽子手亲手记录的照片,就是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铁证。它们的每一次呈现,都是一次对“否认”最有力的回击,一次对记忆最坚硬的加固。这不是在伤口上撒盐,而是在被侵蚀的纪念碑上重新镌刻铭文。
那位父亲陪着孩子等待“彩蛋”的沉默,或许正是最深刻的回答。他没有回避孩子天真的期待,也没有用谎言安抚,而是选择陪伴孩子一起,静默地看完了那没有奇迹、只有冰冷事实的谢幕。这沉默的陪伴,难道不是一种“撕开”后的承担——承担起将沉重的历史真相传递给下一代的责任吗?
就像“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来不是一句冰冷的口号一样,真正的“不活在伤痛里”,并非假装伤口不存在,而是在直面其存在与根源后,依然能带着这份沉重的认知,坚韧地走向并创造更美好未来。
走出影院,融入城市的车水马龙,那份裹挟着我的幽寂并未消散。它不再是单纯的寒战,而是一种沉淀后的清醒。《南京照相馆》的“撕开”,不是为了让我们停留在1937年的寒冬,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2025年盛夏阳光下的每一寸安宁是何等不易。它告诉我们,守护这份安宁,需要的不是对伤痛的刻意回避,而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定守护,将那份静默观影后的沉重,转化为捍卫和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无声誓言。
铭记不是为了咀嚼伤痛,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幸福生活,这或许才是历史留给我们这代人,最沉重也最珍贵的“彩蛋”。
注:本文插图,均为电影《南京照相馆》公开发行海报,如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本文作者:无极。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