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夷山道教协会创会会长、桃源洞与天上宫住持林信涵道长羽化登真,享年五十七岁。他一生一心向党、学以践行,慈悲济世,广受敬仰。
林信涵道长俗名林清,号云源道人、桃源道仆。1968年生于福建柘荣,自幼向道,1983年于柘荣琼云观出家。他虔心奉道,学养深厚,1987年毕业于中国道协道教知识专修班。林信涵道长始终注重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曾于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领会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坚定爱国爱教信念,自觉将道教弘扬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引领道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1986年林信涵道长初至武夷山。1996年受福建省宗教局推荐,住持桃源洞道观。当时道观历经沧桑,仅存空殿,满目疮痍。他亲率道众,主持雕琢世界最大的天然岩石道祖像,重整“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圣境,精雕三清圣像,配以铜炉供桌,恢复如法宗教活动,使桃源洞自破败中复兴为海内外信众朝拜的圣地。林信涵道长深知妈祖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了解到星村天上宫作为闽北最大妈祖信仰中心、海丝茶道文化见证的历史后,他结合期盼台海一统的深切心愿,发愿推动两岸信仰交流。天上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岁月侵蚀下几近损毁。2001年至2006年,林道长率信众集资修缮,保留明清风格,使其重现辉煌。
天上宫坐落于星村黄花岭,门楼为重檐翘脊的船形建筑,砖雕精美,“凤在龙上”凸显妈祖崇高地位。林道长积极推动两岸道教文化交流,多次率团赴台,以道为桥,增进情感认同。他常分享在内地学习体会,阐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大义,深受台湾道友敬重。天上宫所存清康熙四十八年石柱贴金对联“地隔湄洲虹桥可接,门临曲水鹤舣常留”,被林道长视为两岸文脉相承、心香相连的象征,寄托着他对台海香火绵延、共佑华夏的深切祈愿。林信涵道长躬身践行“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道教精神,将人民大学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秉持宗教服务社会之宗旨。他生活俭朴,却常年默默收养孤儿弃婴,包括浙江平阳三台道院的困境儿童与福安妈祖庙前的弃婴,对脑瘫患儿亦不离不弃。这些善举直至他离世,才渐为人知。
香花映心,心灯长明。林清道长以天上宫为愿力载体,嘱托弟子续传爱国爱教之精神、弘道济世之功德。其慈悲道范与知行风骨,永昭后人。吾辈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引下,继续推动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两岸文化交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严崇筱,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