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青城山
青城山, 古称天谷山,又称天国山。为蜀中名山,属古岷山山脉,位于川西古镇灌口(今都江堰市) 西南,距成都68公里。其山势层峦重岫,丹崖迭翠,背靠西岭白雪千仞,俯瞰川西良畴万倾 ,以其驰名中外的人文自然
...
道家金光修炼法
金光法,是一种修身、
辟邪、占场,方便炼功和修法的功法,这一功法有利于保护修真者的身心,所需的时间短,
每日静坐或站功时均可修习,所以介绍给道友们。
每日炼功前先净手洗口,念
...
葛洪与魏晋丹鼎道派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三十
五岁时完成《抱朴子》内篇及外篇两部文章。内篇论述神仙药方,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的仙
道学说,外篇论述人间得失,世事经国治世儒术等。其师承关系为:
...
东晋南朝道教的变革与发展
在道教史上,东晋南北朝是一段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 期,道教由于门阀族阶级的改造,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革,从早期原始幼稚的五斗米道发展 演变为完备成熟的宗教,从主要传播于民间的道团上升为官方承认的
...
隋唐道教重玄哲学与政治
魏晋以来不大受道教重视的老庄著作,列入道藏太玄部首经
,成为唐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道经。道教在唐代建立起了相当系统化的道教哲学体系。
重玄之道即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
...
唐代道教心性论的形成
唐代前期,道教在理论建树的总体与精深方面,有不足之处 ,常处于佛教下风。此时,道教中的博学之士以中华文化中的道家老庄之学为本位,吸取佛 字中的义理精华,加以融会贯通,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哲
...
唐代道教的经戒传授
道教派别多种,每派中法师品位都有高低之分。所以传授的 经文也不同。一般地讲教外人士多称在俗弟子,尊奉正一教后可成为清信弟子,清真弟子, 正式入道可称为正一道士,由正一道士再晋升洞神派三皇弟子,无上洞神
...
谈谈道家五行养生
道家五行养生是根据“
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制化关系,来说明人体健康
护养与客观世界自然万物关系的养生方法。
医学
巨
...
道家文化对山水画的影响
出于对隐逸的无望的追 求,又渗透老庄思想崇尚自然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也应和这“伤心人别有怀抱 ”的寄托出现了。隐逸行为在现实上的不可实现性,使得山水画成为文人们聊以自慰的
...
少林易筋经源于天台山道教
《易筋经》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
于天启四年(1642)编著,天台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台州为武术之乡,明代抗倭名将戚继
光,曾在台州四年(1559— 1562)写下兵书《纪校新书》,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