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请问,你为什么要修道?(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请问,你为什么要修道?(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道音文化 4年前

请问,你为什么要修道?(恐怕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道音文化

很多年前,在某一次法会结束后,有一位信士阿姨问我:“小道长,你为什么要当道士啊?”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倔脾气,听到这个问题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觉得这位阿姨似乎在质疑我的选择。于是我带着些微的愠气回答说:“为了学东西啊!”

“学什么?”对方又问。

我说:“学经书。比如《道德经》,比如《易经》。”此时的我,几乎已经完全相信我说出口的这几部经典是她根本就没有听过、读过的内容。(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断)

在我满以为阿姨会对我这样的“道人”表示出或崇拜或敬佩的表情时,她却给了我终极一问,说:“我知道你说的这些经书,都是很重要并且很有价值的,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的。”(此时,我的心里已经有些窃喜了,甚至开始为自己是一名“道人”感到荣光)“但是,这些经书在家里也可以学习啊。那你为什么要当道士呢?”

我一愣,这才意识到我所谓的“学习”,只不过是成为一名道人所需要做的基本功课,也是所有对道学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这根本不能算是我要当道士的理由。虽然当时我顾左右而言他,终于摆脱了暂时的尴尬。但“为什么要修道”这个命题,成为伴随我十多年学道、修道生涯的一个重要提示。也让我意识到,“为什么修,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修,修了之后能得到什么果”,这四个问题想清楚了,自己的修行才不会迷茫,在遇到魔障的时候才不会升起退心。

先说为什么要修道的问题。很多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对道教感兴趣,都是出自于道教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某一项内容,或是传统且精美的服饰,或是悠扬而琳琅的韵腔,或是道教神仙令人向往的逍遥,或是道教祖师文治武功的典范,或是通神而显圣的幽玄,或是佑民而济灵的符箓,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彰显出了道教的精彩,也是最能吸引人们兴趣的方向,但笔者却以为,虽然我们因此而入道,但如此内容也只不过是我们修行的法门和梯航,它是一种技,其究竟应该如何用以及如何才能用好,关键在于背后使用这种术法的人,以及他身上的道行。因此,我们虽然是着眼于技法,却是要落脚在道上。技法,终究于根底上不过是我们求道和彰显道的手段罢了。

因此,我们在探讨为什么要修道的这个问题时,实质上讲说的并不是修道的原因,而是我们修道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个议题上,为什么要修,和到底在修什么,其实是二者不能分离的。既然言称“修道人”,那么毫无疑问修的便是“道”。得道,既是我们修行的原因,也是我们修行的方法和途径,更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所在。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我们在不同的修行阶段对“道”的理解存在偏差:

刚接触道教的时候,我们会认为上文提到的种种技法上的表现就是“道”,实则这些内容不过是道的彰显,是为“德”的部分。但道不离德、德不离道,哪怕此时的认知尚显浅薄,却也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了其是为真空杳冥大道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先把握形式,再探索精髓。

待到学道三五之后,或许会渐渐意识到在术的背后,还蕴藏着更加深奥的道。我们从经文中探幽,从实践中验证,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言行出于道,自己的修行合于道。更明白事理的人还会发现,虽然是在言说恒常不变的道,但道在每个人、每件事上生化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的修行,正在于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而探究到背后统一的道,又能够立足于这个统一的大道而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间世。如何用所学所修的内容去应世与应事,则成为这一阶段的修行必须要证的果。

再过三五十年,或许已经年至耄耋,匆匆人间的使命差不多业已完成,此时再去谈道,已经少了年轻时候孜孜的追求,而是有了独属于自己用一辈子的修行来印证的具体的经验谈。此时,我们或许才明白,原来一生所求的道,竟是本来就在自己的身中。就像是关尹子祖师曾经说的一句话:“求道的人就好像是去求水,有的人要去看看江河湖海的水是什么样,看遍天下水才以为了解水;而真正得道的人,他却知道自己身上的眼泪、唾液、津液等等,都是水。我自己的水,和天下水,本质不二,何必远求呢!”

在这个意义上说,道即在我身。我们的修行,往往是在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途径、法门和人事的探究,从而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找到真正的“我”。道祖说,这个“我”就叫“自然”。道法自然,我们用了一切法,最后还是归根于我的自然、自然的我。

如果,这时候那位阿姨再问我“为什么要修道”的时候,我可能会回答说:是为了在这茫茫一生中,能找得到我,能守得住我,更能不断地去完善我、提升我,从而使我与道合,我与众生、天地、自然合。

当真正能认识到我与万物所有的不同,其实是某一种意义上的相通时,此时,或可以算是得道了吧!

(本文作者:高璟,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2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你是否听说过太和真人张守清?
  • 在家修行,该怎样精进我的信仰?
  • 《坤》卦“厚德载物”发微
  • 道家与道教,二者如何才能一脉相承?
  • 道不离人,人不离道,论老庄中的“人本观”

推荐阅读

苏州城隍庙进行节前安全自查并举行消防演练活动
2月前
江西省道教协会组织召开教风巡查专项工作总结会
2月前
中国道教学院举行202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硕士学位授予仪式
7天前
首届当代道教义理体系构建研讨会在浙江武义成功举办
5天前
咸阳市道教协会召开2025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举办宗教政策法规专题讲座
1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